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0页 |
1.1 问题的缘起与意义 | 第8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2 水墨构成 | 第10-13页 |
2.1 “水墨构成”说的背景成因 | 第10-11页 |
2.1.1 “水墨构成”理论形成的社会环境 | 第10页 |
2.1.2 “水墨构成”的初步提出 | 第10-11页 |
2.1.3 个人的艺术观念 | 第11页 |
2.2 “水墨构成”的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2.2.1 “水墨构成”的含义 | 第11-12页 |
2.2.2 “水墨构成”的基本组成方法 | 第12-13页 |
3 “水墨构成”在卢沉作品中的表现 | 第13-18页 |
3.1 卢沉作品介绍——《塞上竞技图》、《风雨近重阳》 | 第13-16页 |
3.1.1 作品《塞上竞技图》解读 | 第13-15页 |
3.1.2 作品《风雨近重阳》解读 | 第15-16页 |
3.2 “水墨构成”中的情感表达 | 第16-18页 |
4 卢沉绘画语言中的水墨构成对当代水墨人物画的现实意义 | 第18-22页 |
4.1 改革基础教学培养创造意识 | 第18-19页 |
4.1.1 改革的必要性 | 第18页 |
4.1.2 创作和创造意识的培养 | 第18-19页 |
4.2 对其学生与其他当代画家的影响 | 第19-21页 |
4.3 对卢沉“水墨构成”的异议 | 第21-22页 |
5 卢沉的“水墨构成”对我的影响与启示 | 第22-23页 |
结论 | 第23-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25-26页 |
致谢 | 第26-27页 |
附录 | 第27-29页 |
附件 | 第29-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