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和高等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衔接教育的发展 | 第10-11页 |
1.1.2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1页 |
1.1.3 青少年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1.2.2 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13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页 |
1.4 研究问题 | 第13-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2.1 高中数学与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比较研究 | 第15-16页 |
2.2 高中数学与高等数学教学思想方法的衔接研究 | 第16-17页 |
2.3 大一学生学习心理适应性研究 | 第17-19页 |
3. 研究设计 | 第19-21页 |
3.1 问卷调查分析 | 第19-20页 |
3.1.1 调查对象 | 第19页 |
3.1.2 调查内容 | 第19页 |
3.1.3 调查目的 | 第19-20页 |
3.2 教师访谈分析 | 第20-21页 |
4. 研究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 第21-34页 |
4.1 问卷调查 | 第21-25页 |
4.2 教师访谈 | 第25-33页 |
4.2.1 高中教师数学思想的教学现状 | 第25-29页 |
4.2.2 高中教师在数学衔接教育的初步探讨 | 第29-33页 |
4.3 研究结果 | 第33-34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34-42页 |
5.1 研究总结 | 第34-40页 |
5.1.1 大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 第34-35页 |
5.1.2 加强学习,提升教师的数学修养 | 第35-37页 |
5.1.3 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 第37页 |
5.1.4 校本课程的开发 | 第37-39页 |
5.1.5 反对以考定教,提倡以学定教 | 第39-40页 |
5.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40-42页 |
5.2.1 研究的不足 | 第40-41页 |
5.2.2 研究的展望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