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1.1 烤烟种植概述 | 第10页 |
1.2 烤烟的营养特性 | 第10-12页 |
1.2.1 氮 | 第10-11页 |
1.2.2 磷 | 第11页 |
1.2.3 钾 | 第11-12页 |
1.3 烤烟种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1.4 农田系统中的主要来源与去向 | 第13-16页 |
1.4.1 降水 | 第13页 |
1.4.2 淋失 | 第13-16页 |
第二章 引言 | 第16-18页 |
2.1 目的意义 | 第16页 |
2.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页 |
2.3 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6-17页 |
2.4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20页 |
3.1 试验基地介绍 | 第18页 |
3.2 试验设计 | 第18页 |
3.4 样品收集 | 第18页 |
3.5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18-20页 |
第四章 黔北烟区夏玉米的养分利用与径流损失 | 第20-26页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0-21页 |
4.1.1 材料与方法 | 第20页 |
4.1.2 试验设计 | 第20页 |
4.1.3 测定项目 | 第20-21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21-25页 |
4.2.1 籽粒产量、养分含量与吸收量 | 第21页 |
4.2.2 降雨量与径流量 | 第21-22页 |
4.2.3 降雨养分输入 | 第22-23页 |
4.2.4 地下径流养分损失 | 第23页 |
4.2.5 地下径流养分损失 | 第23-24页 |
4.2.6 玉米栽前收后的土壤养分 | 第24页 |
4.2.7 玉米栽前收后的土壤养分平衡 | 第24-25页 |
4.3 小结 | 第25-26页 |
第五章 黔北烟区连作烤烟的养分利用与径流损失 | 第26-32页 |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5.1.1 供试土壤 | 第26页 |
5.1.2 试验基本情况介绍 | 第26页 |
5.1.3 测定项目 | 第26-27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27-30页 |
5.2.1 烤烟产量、养分含量与吸收量 | 第27页 |
5.2.2 降雨量与径流量 | 第27-28页 |
5.2.3 降雨养分输入 | 第28-29页 |
5.2.4 地下径流养分损失 | 第29页 |
5.2.5 烤烟栽前收后的土壤养分 | 第29-30页 |
5.2.6 烤烟栽前收后的土壤养分平衡 | 第30页 |
5.3 小结 | 第30-32页 |
第六章 黔北烟区小麦的养分利用与径流损失 | 第32-38页 |
6.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6.1.1 供试土壤 | 第32页 |
6.1.2 试验基本情况介绍 | 第32页 |
6.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32-33页 |
6.2 结果与讨论 | 第33-37页 |
6.2.1 小麦产量与吸收量 | 第33页 |
6.2.2 降雨量与径流量 | 第33-34页 |
6.2.3 降雨养分输入 | 第34-35页 |
6.2.4 地下径流养分损失 | 第35页 |
6.2.5 小麦栽前收后的土壤养分 | 第35-36页 |
6.2.6 小麦栽前收后的土壤养分平衡 | 第36-37页 |
6.3 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七章 黔北烟区两种种植模式下NPK养分利用与径流损失 | 第38-48页 |
7.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8页 |
7.2 结果与讨论 | 第38-48页 |
7.2.0 两种种植模式下的作物产量 | 第38-39页 |
7.2.1 两种种植模式下地下径流量及养分流失量 | 第39-40页 |
7.2.2 地下径流中NPK养分浓度及流失量 | 第40-42页 |
7.2.3 两种种植模式下的养分平衡 | 第42-45页 |
7.2.4 两种种植模式下的表观利用率 | 第45-47页 |
7.2.5 两种种植模式下的土壤养分 | 第47-48页 |
7.3 结论 | 第48页 |
研究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6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