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士族兴衰与骈散消长—唐代古文运动发微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7页
    一、研究史回顾及反思第9-12页
    二、概念辨析与研究思路第12-17页
第一章、唐代古文运动与骈文之关系第17-34页
    一、“古文”概念的形成及其与骈文对立第17-21页
    二、小议古文家的反骈理论第21-28页
    三、古文家的骈文创作及其与骈文家的关系第28-33页
    小结第33-34页
第二章、唐代古文运动性质的重新审视第34-57页
    一、文体限定与骈散选择第34-39页
    二、“古文运动”的两个层面第39-51页
    三、古文运动的定位及晚唐骈文复兴第51-55页
    小结第55-57页
第三章、古文家与中唐学术第57-78页
    一、古文家身份的定位第57-63页
    二、经、史、子的熔铸与文章的变化第63-73页
    三、中唐文人学术与南朝之比较第73-77页
    小结第77-78页
第四章、“韩门弟子”考议第78-97页
    一、“韩门弟子”概念辨析第78-81页
    二、韩愈与李翱、张籍的关系及其师道第81-87页
    三、韩愈与“弟子”的讨论重点第87-92页
    四、韩愈的解经方法与文学思想第92-96页
    小结第96-97页
第五章、古文运动发生的小环境第97-123页
    一、柳宗元《先友记》发微第98-107页
    二、“先友”及古文家的出身分析第107-121页
    小结第121-123页
第六章、古文运动发生的大背景第123-147页
    一、从柳宗元《永州铁炉步志》谈起第123-129页
    二、士族地位的动摇与古文运动的兴起第129-141页
    三、关陇集团的焦点透视第141-145页
    小结第145-147页
第七章、 古文运动对士族传统的突破第147-166页
    一、奇正之间: 从载道到游戏第147-158页
    二、以诗为文: 从载道到文艺第158-162页
    三、儒学变革与文学变革的双线合一第162-164页
    小结第164-166页
第八章、旧士族的蜕变与晚唐文坛第166-189页
    一、唐代科举与古文运动关系重审第166-179页
    二、士人的生存状态与文坛的骈散格局第179-187页
    小结第187-189页
结论第189-192页
参考文献第192-200页

论文共2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尼莫地平纳米结晶口服吸收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地面气溶胶移动集成观测系统的研发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