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1 引言 | 第21-29页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21-23页 |
1.2 研究范围和重要概念界定 | 第23-26页 |
1.2.1 公路零担货运 | 第23-25页 |
1.2.2 零担货运的网络形态 | 第25-26页 |
1.3 逻辑主线及论文结构安排 | 第26-27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7-29页 |
2 公路零担货运网络形态研究相关文献述评 | 第29-37页 |
2.1 公路零担运输网络形态及经济特性分析 | 第29-31页 |
2.1.1 运输业网络形态分层分析框架 | 第29-30页 |
2.1.2 公路零担运输网络规模经济分析 | 第30-31页 |
2.1.3 公路零担运输网络范围经济分析 | 第31页 |
2.2 公路零担运输网络化组织与演化 | 第31-33页 |
2.2.1 零担运输网络的组织模式 | 第31-32页 |
2.2.2 零担货运网络演化分析 | 第32-33页 |
2.3 影响公路零担网络发展因素研究 | 第33-35页 |
2.3.1 政府规制的影响 | 第33-34页 |
2.3.2 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34页 |
2.3.3 企业管理水平的影响 | 第34-35页 |
2.4 本文的研究空间 | 第35页 |
2.5 小结 | 第35-37页 |
3 公路零担货运网络形态演进的解释框架 | 第37-75页 |
3.1 公路零担货运技术经济特性 | 第37-41页 |
3.1.1 公路零担货运的产品特性分析 | 第37-38页 |
3.1.2 公路零担货运的资源特性分析 | 第38-39页 |
3.1.3 公路零担货运的网络特性分析 | 第39-41页 |
3.2 相关基础理论 | 第41-53页 |
3.2.1 时空经济理论 | 第41-46页 |
3.2.2 交易成本相关理论 | 第46-49页 |
3.2.3 运输化理论 | 第49-53页 |
3.3 公路零担货运的网络形态分析 | 第53-64页 |
3.3.1 公路零担货运的物理网络形态 | 第53-56页 |
3.3.2 公路零担货运的契约组织关系 | 第56-61页 |
3.3.3 公路零担货运的运营组织模式 | 第61-64页 |
3.4 公路零担货运网络形态演进的解释框架 | 第64-74页 |
3.4.1 决定公路零担货运网络形态的三种因素 | 第64-66页 |
3.4.2 物信关系对网络形态演进的影响分析 | 第66-68页 |
3.4.3 交易成本对网络形态演进的影响分析 | 第68-71页 |
3.4.4 需求结构对网络形态演进的影响分析 | 第71-74页 |
3.5 小结 | 第74-75页 |
4 美国公路零担货运网络形态演进影响因素分析 | 第75-103页 |
4.1 美国公路零担货运业发展总体情况 | 第75-83页 |
4.1.1 美国公路货运业发展总体情况 | 第75-79页 |
4.1.2 美国公路零担货运业发展情况 | 第79-83页 |
4.2 美国公路零担货运网络形态演变历程 | 第83-89页 |
4.2.1 从一个案例看美国零担货运网络形态演变的历史阶段 | 第83-85页 |
4.2.2 专线经营时期(1930年代) | 第85页 |
4.2.3 区域性网络阶段(1930-1980年代) | 第85页 |
4.2.4 网络发展时期(1980年代—21世纪初) | 第85-88页 |
4.2.5 网络扩展时期(21世纪以来) | 第88-89页 |
4.3 公路零担网络形态演进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89-101页 |
4.3.1 物信关系对美国零担货运网络形态演进的影响 | 第89-93页 |
4.3.2 交易成本对美国零担货运网络形态演进的影响 | 第93-97页 |
4.3.3 需求结构对美国零担网络形态演进的影响 | 第97-101页 |
4.4 小结 | 第101-103页 |
5 中国公路零担货运网络形态演进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103-147页 |
5.1 中国公路零担货运市场发展总体情况 | 第103-113页 |
5.1.1 中国公路货运发展总体情况 | 第103-106页 |
5.1.2 中国公路零担货运行业发展情况 | 第106-113页 |
5.2 中国零担货运网络形态演变历程 | 第113-132页 |
5.2.1 中国零担货运网络形态演变的阶段划分 | 第113页 |
5.2.2 起步阶段(上世纪50-60年代) | 第113-114页 |
5.2.3 国有网络阶段(上世纪80-90年代) | 第114-116页 |
5.2.4 专线经营阶段(上世纪80年代-2000年) | 第116-119页 |
5.2.5 联盟发展阶段(2005年至今) | 第119-126页 |
5.2.6 平台经济阶段(2012年以来) | 第126-132页 |
5.3 中国公路零担货运网络形态演进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32-146页 |
5.3.1 物信关系对零担网络形态的影响 | 第133-137页 |
5.3.2 交易成本对零担网络形态的影响 | 第137-139页 |
5.3.3 需求结构对零担网络形态的影响 | 第139-146页 |
5.4 小结 | 第146-147页 |
6 中外公路零担货运行业对比分析 | 第147-157页 |
6.1 发展演变对比 | 第147-151页 |
6.1.1 发展历程对比 | 第147-149页 |
6.1.2 市场集中度对比 | 第149-150页 |
6.1.3 服务及绩效对比 | 第150-151页 |
6.2 网络形态对比 | 第151-153页 |
6.3 对比分析 | 第153-154页 |
6.4 中国公路零担货运网络形态发展趋势 | 第154-155页 |
6.5 小结 | 第155-157页 |
7 结束语 | 第157-167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57-158页 |
7.2 本文主要创新 | 第158-159页 |
7.3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59页 |
7.4 促进我国公路零担货运网络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159-167页 |
7.4.1 优化整体市场环境 | 第159-160页 |
7.4.2 提升市场集中度 | 第160-162页 |
7.4.3 调整零担运输管制制度 | 第162-164页 |
7.4.4 促进零担运输技术创新 | 第164-167页 |
参考文献 | 第167-171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71-17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