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B超成像系统关键算法研究及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1.2 B超诊断仪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 第11-14页 |
1.2.1 超声成像技术的发展 | 第11-12页 |
1.2.2 超声诊断仪国内外市场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4-17页 |
第2章 超声成像技术原理以及关键算法 | 第17-29页 |
2.1 医学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 | 第17-20页 |
2.1.1 超声医学诊断的物理原理 | 第17-18页 |
2.1.2 压电效应 | 第18-19页 |
2.1.3 超声成像方式 | 第19-20页 |
2.2 超声诊断仪的性能标准 | 第20-21页 |
2.2.1 分辨率 | 第20页 |
2.2.2 动态范围 | 第20-21页 |
2.2.3 工作频率和带宽 | 第21页 |
2.3 超声成像关键技术 | 第21-28页 |
2.3.1 发射聚焦 | 第21-22页 |
2.3.2 时间增益控制 | 第22页 |
2.3.3 接收聚焦 | 第22-23页 |
2.3.4 动态孔径与幅度变迹 | 第23-24页 |
2.3.5 动态滤波 | 第24-25页 |
2.3.6 包络检波 | 第25-26页 |
2.3.7 对数压缩 | 第26-27页 |
2.3.8 坐标变换与插值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便携式B超成像系统设计 | 第29-51页 |
3.1 系统方案设计 | 第29-31页 |
3.2 系统硬件设计 | 第31-40页 |
3.2.1 高压脉冲发生器 | 第31-32页 |
3.2.2 高压收发开关 | 第32-33页 |
3.2.3 高压复用开关 | 第33-34页 |
3.2.4 发射接收控制FPGA | 第34页 |
3.2.5 发射接收电源 | 第34-36页 |
3.2.6 TGC控制器 | 第36-37页 |
3.2.7 超声模拟前端 | 第37-38页 |
3.2.8 回波处理FPGA | 第38页 |
3.2.9 SRAM高速缓存 | 第38-39页 |
3.2.10 USB2.0数据传输 | 第39-40页 |
3.3 系统软件设计 | 第40-45页 |
3.3.1 发射接收控制模块 | 第41-42页 |
3.3.2 回波处理模块 | 第42页 |
3.3.3 LVDS解串器 | 第42-43页 |
3.3.4 USB传输控制固件 | 第43-44页 |
3.3.5 上位机软件架构 | 第44-45页 |
3.4 系统测试验证 | 第45-49页 |
3.4.1 高压脉冲信号测试 | 第45页 |
3.4.2 高压复用开关配置信号测试 | 第45-46页 |
3.4.3 回波信号测试 | 第46-47页 |
3.4.4 TGC信号测试 | 第47页 |
3.4.5 软件测试 | 第47-48页 |
3.4.6 成像测试 | 第48-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4章 超声关键算法的FPGA实现及验证 | 第51-65页 |
4.1 基于FPGA的聚焦算法实现 | 第53-58页 |
4.1.1 焦点控制模块 | 第53-54页 |
4.1.2 粗延时模块 | 第54-56页 |
4.1.3 细延时模块 | 第56-58页 |
4.2 动态孔径及动态变迹算法的实现 | 第58页 |
4.3 系统参数模块 | 第58-59页 |
4.4 波束合成功能验证 | 第59-60页 |
4.5 系统优化举例 | 第60-6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5章 波束合成算法改进及仿真 | 第65-83页 |
5.1 声场效果验证方法 | 第65-68页 |
5.2 幅度变迹声场验证 | 第68-71页 |
5.3 动态孔径声场验证 | 第71-73页 |
5.4 几种波束合成方式验证 | 第73-77页 |
5.5 近场成像算法改进 | 第77-8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0-8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6.1 结论 | 第83-84页 |
6.2 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