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孔和不开孔双层水平板防波堤水动力特性的对比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20页 |
| ·论文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页 |
| ·防波堤结构的发展与研究现状概述 | 第8-14页 |
| ·国内外有关水平板防波堤的研究成果与现状 | 第14-19页 |
| ·国外部分 | 第14-17页 |
| ·国内部分 | 第17-19页 |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9-20页 |
| 2 物理模型试验 | 第20-24页 |
| ·模型相似准则 | 第20-21页 |
| ·试验设备及仪器 | 第21页 |
| ·试验工况 | 第21-22页 |
| ·模型试验方法 | 第22-24页 |
| 3 防波堤消浪性能试验结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24-32页 |
| ·透射系数定义 | 第24页 |
| ·试验基本现象描述 | 第24-26页 |
| ·规则波作用下透射系数影响分析 | 第26-28页 |
| ·相对板间距s/H对透射系数的影响 | 第26-27页 |
| ·相对潜深w/H对透射系数的影响 | 第27-28页 |
| ·不规则波作用下透射系数影响分析 | 第28-30页 |
| ·相对板间s/H对透射系数的影响 | 第28-30页 |
| ·相对潜深w/H对透射系数的影响 | 第30页 |
| ·小结 | 第30-32页 |
| 4 结构总力试验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43页 |
| ·波浪压力测点布置 | 第32-33页 |
| ·结构总力试验结果 | 第33-36页 |
| ·规则波作用下结构总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36-39页 |
| ·相对板间距s/H对结构总力的影响 | 第36-38页 |
| ·相对潜深w/H对结构总力的影响 | 第38-39页 |
| ·不规则波作用下结构总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39-42页 |
| ·相对板间距s/H对结构总力的影响 | 第39-40页 |
| ·相对潜深w/H对结构总力的影响 | 第40-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5 波压力分布(包络)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3-52页 |
| ·规则波作用下波压力分布(包络) | 第43-48页 |
| ·出水堤状态下结构表面包络力分析 | 第43-46页 |
| ·平顶堤状态下结构表面包络力分析 | 第46-47页 |
| ·潜式堤状态下结构表面包络力分析 | 第47-48页 |
| ·不规则波作用下波压力分布(包络) | 第48-51页 |
| ·出水堤状态下结构表面包络力分析 | 第48-49页 |
| ·平顶堤状态下结构表面包络力分析 | 第49-50页 |
| ·潜式堤状态下结构表面包络力分析 | 第50-51页 |
| ·小结 | 第51-52页 |
| 6 水平板开孔后水动力特性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2-67页 |
| ·水平板结构开孔形式和开孔率 | 第52-53页 |
| ·规则波作用下结构水动力特性分析 | 第53-60页 |
| ·不同开孔形式对结构消浪效果的影响 | 第53-55页 |
| ·不同开孔形式对结构总力的影响 | 第55-56页 |
| ·不同开孔形式对结构包络力的影响 | 第56-60页 |
| ·不规则波作用下结构水动力特性分析 | 第60-66页 |
| ·不同开孔形式对结构消浪效果的影响 | 第60-61页 |
| ·不同开孔形式对结构总力的影响 | 第61-63页 |
| ·不同开孔形式对结构包络力的影响 | 第63-66页 |
| ·小结 | 第66-67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 ·结论 | 第67-68页 |
| ·展望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