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人口红利效应分析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6页 |
1.2.1 国外研究评价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评价 | 第11-16页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4 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8页 |
1.5 相关理论基础及基本概念 | 第18-21页 |
1.5.1 经济增长理论 | 第18-19页 |
1.5.2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第2章 云南省人口红利的时空特征 | 第21-33页 |
2.1 人口红利的时间特征 | 第21-23页 |
2.1.1 人口红利期相对较短 | 第21-22页 |
2.1.2 进入老年化社会较晚 | 第22-23页 |
2.2 人口红利的空间差异 | 第23-33页 |
2.2.1 抚养比空间差异大 | 第23-24页 |
2.2.2 人口红利空间差异大 | 第24-33页 |
第3章 云南省劳动力的人口红利效应 | 第33-46页 |
3.1 劳动力投入的人口红利效应 | 第33-36页 |
3.1.1 方法 | 第34页 |
3.1.2 结论 | 第34-36页 |
3.2 劳动力素质及人力资本存量的人口红利效应 | 第36-38页 |
3.2.1 方法 | 第36-37页 |
3.2.2 结论 | 第37-38页 |
3.3 劳动参与率的人口红利效应 | 第38-40页 |
3.3.1 方法 | 第38-39页 |
3.3.2 结论 | 第39-40页 |
3.4 人口转移流动的人口红利效应 | 第40-46页 |
3.4.1 方法 | 第40-41页 |
3.4.2 结论 | 第41-46页 |
第4章 云南省人口红利的储蓄和消费效应 | 第46-57页 |
4.1 人口红利与储蓄 | 第46-50页 |
4.1.1 方法 | 第46-47页 |
4.1.2 结论 | 第47-50页 |
4.2 人口红利与消费 | 第50-57页 |
4.2.1 方法 | 第50页 |
4.2.2 结论 | 第50-57页 |
第5章 云南省人口红利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效应 | 第57-62页 |
5.1 人口红利的经济发展效应 | 第57-59页 |
5.1.1 方法 | 第57-58页 |
5.1.2 结论 | 第58-59页 |
5.2 人口红利的产业结构效应 | 第59-62页 |
5.2.1 方法 | 第59页 |
5.2.2 结论 | 第59-62页 |
第6章 提高人口红利的对策建议 | 第62-68页 |
6.1 健全完善养老制度 | 第63页 |
6.2 加大社会事业支持 | 第63-64页 |
6.3 增加劳动就业机会 | 第64-66页 |
6.4 促进人口合理流动 | 第66-67页 |
6.5 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 第67-6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