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借贷平台的社会风险与对策--以p2p为例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绪论 | 第8-14页 |
第一节、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第三节、研究方法 | 第13页 |
第四节、研究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相关理论综述 | 第14-21页 |
第一节、网络借贷模式的相关概念 | 第14-19页 |
一、网络借贷平台的概念 | 第14-15页 |
二、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 | 第15-17页 |
三、网络借贷平台的社会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节、网络社会风险效应类型 | 第19-21页 |
一、经济类风险效应 | 第19-20页 |
二、道德失范风险效应 | 第20页 |
三、社会稳定风险效应 | 第20-21页 |
第三章、我国网络借贷平台模式及风险 | 第21-31页 |
第一节、我国网络借贷平台的主要运营模式 | 第21-23页 |
一、拍拍贷模式 | 第21页 |
二、宜信模式 | 第21-22页 |
三、红领创投 | 第22-23页 |
第二节、我国网络借贷平台的社会风险来源 | 第23-31页 |
一、信用风险 | 第23-25页 |
二、市场风险 | 第25-26页 |
三、操作风险 | 第26-28页 |
四、政策风险 | 第28-29页 |
五、技术风险 | 第29-31页 |
第四章、网络借贷平台的社会风险成因 | 第31-37页 |
第一节、法律、征信体系不完善 | 第31-32页 |
一、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 第31页 |
二、未建立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 | 第31-32页 |
第二节、平台自身缺乏自律 | 第32-33页 |
一、“自融自用”导致平台风险加剧 | 第32-33页 |
二、容易涉及非法集资 | 第33页 |
第三节、行业缺乏监管 | 第33-37页 |
一、行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 第35页 |
二、风险逐步暴露 | 第35-37页 |
第五章、应对网络借贷平台的社会风险对策 | 第37-40页 |
第一节、完善网络借贷监管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 第37-38页 |
第二节、加快网络借贷风险披露评价机制建设 | 第38页 |
第三节、打击网络借贷违法犯培育 | 第38-39页 |
第四节、网络借贷自律组织和行业文化罪行为 | 第39-40页 |
第六章、结论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