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技术方法论文

乳化液膜在1-萘酚废水中的应用及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2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萘酚废水的来源及处理方法第10-14页
        1.2.1 萘酚废水的来源及危害第10-11页
        1.2.2 萘酚污水的处理方法第11-14页
    1.3 乳化液膜分离技术第14-17页
        1.3.1 乳化液膜分离技术简介第14页
        1.3.2 乳化液膜体系的制备第14-15页
        1.3.3 乳化液膜的传质原理第15-17页
        1.3.4 乳化液膜的破乳技术第17页
    1.4 乳化液膜的应用第17-20页
        1.4.1 工业废水的处理第18-19页
        1.4.2 金属离子的回收第19页
        1.4.3 医药及其它方面应用第19-20页
    1.5 课题研究意义与内容第20-22页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0页
        1.5.2 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2章 实验条件及分析方法第22-28页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2-23页
        2.1.1 药品和试剂第22页
        2.1.2 实验仪器第22-23页
    2.2 实验过程第23-24页
    2.3 分析方法第24-28页
        2.3.1 1-萘酚去除率的测定第24-25页
        2.3.2 泄漏率的测定第25页
        2.3.3 破乳率的测定第25-26页
        2.3.4 表面活性剂复配HLB值计算第26-28页
第3章 乳化液膜的制备及其对1-萘酚的处理效果第28-40页
    3.1 前言第28页
    3.2 实验部分第28-29页
        3.2.1 1-萘酚模拟废水的配置第28-29页
        3.2.2 乳液的制备第29页
        3.2.3 乳化液膜法处理1-萘酚模拟废水第2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29-37页
        3.3.1 乳液的制备及1-萘酚去除过程的影响因素第29-31页
            3.3.1.1 制乳搅拌速度的影响第29-30页
            3.3.1.2 制乳超声时间的影响第30-31页
            3.3.1.3 乳液液滴的形貌第31页
        3.3.2 乳化液组成的影响第31-35页
            3.3.2.1 乳化液溶剂的影响第31-32页
            3.3.2.2 内水相的影响第32-33页
            3.3.2.3 内水相氢氧化钠浓度的影响第33-34页
            3.3.2.4 油内比的影响第34-35页
        3.3.3 实验条件的影响第35-37页
            3.3.3.1 外水相pH的影响第35-36页
            3.3.3.2 传质时间的影响第36-37页
            3.3.3.3 水乳比的影响第37页
    3.4 本章小结第37-40页
第4章 破乳方法研究第40-48页
    4.1 前言第40页
    4.2 实验部分第40-41页
        4.2.1 乳化液的制备第40页
        4.2.2 破乳后油相重复使用性第40-4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1-46页
        4.3.1 离心时间对乳液破乳的影响第41-42页
        4.3.2 加热时间对乳液破乳的影响第42页
        4.3.3 超声对乳液破乳的影响第42-44页
        4.3.4 正丁醇对乳液破乳的影响第44-45页
        4.3.5 破乳方法比较第45-46页
        4.3.6 破乳后油相重复利用第46页
    4.4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5章 复配表面活性剂对去除1-萘酚废水的影响第48-58页
    5.1 前言第48页
    5.2 实验部分第48-49页
        5.2.1 乳化液膜的制备第48页
        5.2.2 1-萘酚模拟废水的配置及传质过程第48-49页
        5.2.3 正交实验第49页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9-57页
        5.3.1 Span 80为表面活性剂制备乳化液对1-萘酚去除效果第49-50页
        5.3.2 最佳复配剂的选择第50-51页
        5.3.3 Span 80与SDBS复配对1-萘酚去除率的影响第51-54页
        5.3.4 正交实验第54-55页
        5.3.5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第55-57页
    5.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6章 总结与建议第58-60页
    6.1 总结第58-59页
    6.2 建议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70页
致谢第70-72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模式研究--基于浚县中鹤四化模式案例的分析
下一篇:西安市郭杜镇4-5月二氧化硫浓度时空变化及污染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