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12-14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1 复变函数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2.2 隧洞开挖有限元分析的特点与现状 | 第14-15页 |
1.3 本文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5-17页 |
1.3.1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复变函数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17-25页 |
2.1 不考虑衬砌与围岩相互作用时的位移 | 第17-18页 |
2.2 围岩和衬砌位移的解析函数表示 | 第18-20页 |
2.3 求解解析函数的基本方程 | 第20-23页 |
2.3.1 完全接触情况解析函数求解 | 第20-21页 |
2.3.2 光滑接触情况解析函数求解 | 第21-23页 |
2.4 衬砌和围岩内应力和位移的求解 | 第23-25页 |
2.4.1 衬砌内的应力 | 第23-24页 |
2.4.2 围岩内的应力 | 第24页 |
2.4.3 支护后衬砌和围岩的位移 | 第24-25页 |
第3章 隧洞开挖过程数值模拟基本理论 | 第25-33页 |
3.1 ANSYS有限元软件简介 | 第25-26页 |
3.2 ANSYS模拟隧洞开挖过程的有限元模型简介 | 第26-33页 |
3.2.1 PLANE42单元简介 | 第26-27页 |
3.2.2 二维目标单元TARGE169与接触单元CONTA171简介 | 第27页 |
3.2.3 围岩与衬砌不同接触形式在ANSYS中的实现 | 第27-30页 |
3.2.4 考虑支护滞后过程的隧洞开挖在ANSYS中的实现 | 第30-33页 |
第4章 解析法与数值法的计算结果分析 | 第33-45页 |
4.1 计算模型参数 | 第33-34页 |
4.2 完全接触情况下隧道解析解与数值解应力值对比图 | 第34-39页 |
4.2.1 不同侧压力系数各边界的应力值图 | 第34-36页 |
4.2.2 不同释放系数各边界的应力值图 | 第36-39页 |
4.3 光滑接触情况下隧道解析解与数值解应力值对比图 | 第39-42页 |
4.3.1 不同侧压力系数各边界的应力值图 | 第39-40页 |
4.3.2 不同释放系数各边界的应力值图 | 第40-42页 |
4.4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2-44页 |
4.4.1 不同释放系数应力值图分析 | 第42-43页 |
4.4.2 不同侧压力系数应力值图分析 | 第43-44页 |
4.5 结论 | 第44-45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5-46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45页 |
5.2 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0-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