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浓度有机废水可酸化性测定及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两相厌氧工艺酸化段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两相厌氧工艺基本理论 | 第11-12页 |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特点 | 第12页 |
·两相厌氧工艺的适用范围 | 第12-13页 |
·两相厌氧工艺酸化效果评判指标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废水可酸化性值及酸化度指标的提出 | 第14-16页 |
·影响废水可酸化性测定的因素 | 第16-18页 |
·温度 | 第16页 |
·pH 值 | 第16页 |
·氧化还原电位 | 第16-17页 |
·厌氧活性污泥浓度 | 第17页 |
·搅拌与混合 | 第17页 |
·有毒物质的抑制作用 | 第17-18页 |
·课题来源及背景 | 第18-19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废水可酸化性测定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20-28页 |
·试验原理及依据 | 第20-21页 |
·试验仪器、材料及方法 | 第21-23页 |
·试验设备及试剂 | 第21页 |
·试验材料 | 第21-22页 |
·接种污泥 | 第22页 |
·试验方法 | 第22页 |
·分析测定方法 | 第22-2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3-26页 |
·酸化过程分析 | 第23页 |
·酸化时间分析 | 第23-24页 |
·可酸化性值及酸化度的计算 | 第24页 |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24-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废水可酸化性测定方法的优化 | 第28-46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试验水样 | 第28页 |
·试验仪器及设备 | 第28页 |
·分析测定方法 | 第28-29页 |
·VFA 标准样及标准曲线 | 第29-30页 |
·废水可酸化性测定温度的优化 | 第30-35页 |
·试验设计 | 第30-31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31-35页 |
·废水可酸化性测定活性污泥接种量的优化 | 第35-39页 |
·试验设计 | 第35-36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36-39页 |
·废水可酸化性测定动力学条件的优化 | 第39-41页 |
·试验设计 | 第39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39-41页 |
·废水可酸化性测定稀释度的优化 | 第41-45页 |
·试验设计 | 第41-42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42-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常见高浓度有机废水可酸化性值的测定 | 第46-55页 |
·常见高浓度有机废水可酸化性值的测定 | 第46-50页 |
·试验材料 | 第46-47页 |
·试验仪器和设备 | 第47页 |
·试验方法 | 第4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7-50页 |
·接种微生物性状对废水可酸化性测定的影响 | 第50-53页 |
·试验材料 | 第50-51页 |
·试验仪器和设备 | 第51页 |
·试验方法 | 第5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3页 |
·高浓度有机废水可酸化性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附录不同条件下废水酸化过程中VFA 组分测定结果 | 第58-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