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海洋细菌的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海洋细菌的分类及分布 | 第11页 |
·海洋细菌的活性代谢产物 | 第11-12页 |
·细菌鉴定技术概述 | 第12-13页 |
·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及分离纯化 | 第13-16页 |
·活性物质的提取 | 第13-14页 |
·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 | 第14-16页 |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海洋硫酸盐还原细菌S130(3)-2 的鉴定 | 第17-31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17-20页 |
·实验试剂与药品 | 第17-18页 |
·实验设备和仪器 | 第18页 |
·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培养基与缓冲液 | 第19-20页 |
·实验方法 | 第20-26页 |
·菌株S130(3)-2 的分离纯化 | 第20-21页 |
·菌株S130(3)-2 的活性测试 | 第21页 |
·菌株的形态特征观察 | 第21页 |
·亚硫酸盐还原酶的定性检测 | 第21-22页 |
·生理生化特性分析 | 第22页 |
·遗传特性分析 | 第22-26页 |
·实验结果 | 第26-29页 |
·抗菌活性测试结果 | 第26页 |
·形态观察结果 | 第26-27页 |
·亚硫酸盐还原酶的定性检测结果 | 第27页 |
·生理生化特性分析结果 | 第27-28页 |
·16S rDNA 基因序列测定结果 | 第28页 |
·系统进化树构建结果 | 第28-29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发酵条件的优化及代谢产物的粗提 | 第31-38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31页 |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31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31页 |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3页 |
·最佳培养时间的考察 | 第31-32页 |
·最佳培养温度的考察 | 第32页 |
·大孔树脂的选取及吸附条件的确定 | 第32-33页 |
·菌株代谢产物的粗提 | 第33页 |
·实验结果 | 第33-36页 |
·最佳培养时间的考察 | 第33页 |
·最佳培养温度的考察 | 第33-34页 |
·菌液的发酵 | 第34页 |
·最适树脂及吸附条件 | 第34-36页 |
·菌株代谢产物的粗提 | 第36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活性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 第38-60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38-39页 |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38页 |
·实验药品与试剂 | 第38-39页 |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显色剂配方 | 第39页 |
·MRSA 培养基 | 第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9-43页 |
·菌悬液的制作 | 第39-40页 |
·活性跟踪 | 第40页 |
·薄层色谱法(TLC) | 第40-41页 |
·正相硅胶柱层析法 | 第41-42页 |
·凝胶柱层析法 | 第42页 |
·反相硅胶柱层析法 | 第42-43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43页 |
·实验结果 | 第43-58页 |
·正相硅胶柱对各组分的分离 | 第45-47页 |
·凝胶柱对组分WS-3-14 和WS-4-1 的分离 | 第47-49页 |
·反相硅胶柱对WS-4-1-1 的分离 | 第49-52页 |
·凝胶柱对组分WS-4-1-1-2 和WS-4-1-1-4 的分离 | 第52-53页 |
·高效液相色谱对各组分的分离和纯化 | 第53-56页 |
·化合物结构解析 | 第56-58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附录A 谱图 | 第63-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