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9-11页 |
1.1.1 恶性肿瘤概况 | 第9页 |
1.1.2 细胞凋亡简介 | 第9-10页 |
1.1.3 活性氧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 | 第10-11页 |
1.1.4 天然植物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 第11页 |
1.2 梅笠草素的研究概况 | 第11-14页 |
1.2.1 鹿蹄草的简介 | 第11-12页 |
1.2.2 鹿蹄草的化学成分 | 第12页 |
1.2.3 鹿蹄草中主要成份的药理作用分析 | 第12-13页 |
1.2.4 梅笠草素的药理作用分析 | 第13页 |
1.2.5 萘醌类物质的特性及其药理学分析 | 第13-14页 |
1.3 立体依据 | 第14-15页 |
2 梅笠草素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 第15-20页 |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15-16页 |
2.1.1 细胞株 | 第15页 |
2.1.2 主要仪器 | 第15-16页 |
2.1.3 实验材料 | 第16页 |
2.1.4 主要试剂的配置 | 第16页 |
2.2 实验方法和步骤 | 第16-18页 |
2.2.1 细胞的复苏 | 第16-17页 |
2.2.2 细胞的培养和换代 | 第17页 |
2.2.3 细胞增殖作用的抑制实验检测 | 第17-18页 |
2.2.4 数据处理 | 第18页 |
2.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18-1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3 梅笠草素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研究 | 第20-28页 |
3.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20-21页 |
3.1.1 细胞株 | 第20页 |
3.1.2 主要仪器 | 第20-21页 |
3.1.3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3.1.4 主要试剂的配置 | 第21页 |
3.2 实验方法和步骤 | 第21-23页 |
3.2.1 AO染色法检测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 第21-22页 |
3.2.2 AnnexinV-FITC/PI染色法检测细胞的细胞膜变化 | 第22页 |
3.2.3 DNA Laddedr法检测细胞的染色体变化 | 第22-23页 |
3.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23-27页 |
3.3.1 梅笠草素对MCF-7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影响研究 | 第23-24页 |
3.3.2 梅笠草素对MCF-7细胞的细胞膜变化影响研究 | 第24-26页 |
3.3.3 梅笠草素对MCF-7细胞的染色体变化影响研究 | 第26-2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4 梅笠草素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 | 第28-46页 |
4.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28-31页 |
4.1.1 细胞株 | 第28页 |
4.1.2 主要仪器 | 第28-29页 |
4.1.3 实验材料 | 第29-30页 |
4.1.4 主要试剂的配置 | 第30-31页 |
4.2 实验方法和步骤 | 第31-34页 |
4.2.1 罗丹明123染色法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 | 第31页 |
4.2.2 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 | 第31-33页 |
4.2.3 DCFH-DA染色法检测细胞中活性氧的变化 | 第33-34页 |
4.2.4 检测NAC对梅笠草素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34页 |
4.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34-45页 |
4.3.1 梅笠草素对MCF-7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的影响研究 | 第34-36页 |
4.3.2 梅笠草素诱导MCF-7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变化的影响研究 | 第36-38页 |
4.3.3 梅笠草素对MCF-7细胞活性氧变化的影响研究 | 第38-40页 |
4.3.4 检测NAC对梅笠草素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 | 第40-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