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养护与维修论文--路面的养护与维修论文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效果评价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0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7-20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2 研究技术路线第18-20页
第二章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现状调查第20-29页
    2.1 路面养护历史资料第20-25页
    2.2 交通量数据采集第25-28页
    2.3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使用性能评价第29-55页
    3.1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类型第29-33页
        3.1.1 轻强度养护措施第30-31页
        3.1.2 中强度养护措施第31-32页
        3.1.3 重强度养护措施第32页
        3.1.4 强强度养护措施第32-33页
    3.2 预防性养护措施使用性能评价体系第33-36页
        3.2.1 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第34-35页
        3.2.2 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第35页
        3.2.3 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DI)第35-36页
        3.2.4 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RI)第36页
    3.3 预防性养护措施实施效果评价第36-54页
        3.3.1 雾封层类养护措施实施效果评价第36-40页
        3.3.2 微表处养护措施实施效果评价第40-45页
        3.3.3 Novachip○R养护措施实施效果评价第45-47页
        3.3.4 SMA罩面实施效果评价第47页
        3.3.5 AC-13 罩面实施效果评价第47-48页
        3.3.6 AC-16 罩面实施效果评价第48-54页
    3.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使用性能预测第55-89页
    4.1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使用性能影响因素第55-56页
    4.2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预测模型第56-59页
        4.2.1 确定型预测模型第57页
        4.2.2 概率型预测模型第57-58页
        4.2.3 其他预测模型第58-59页
    4.3 灰色系统原理及灰色预测第59-62页
        4.3.1 预测模型选择第59-60页
        4.3.2 GM(1,1)模型第60-61页
        4.3.3 模型预测精度检验第61-62页
        4.3.4 原始数据的等时距第62页
    4.4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灰色预测方法第62-66页
        4.4.1 GM(1,1)模型的预测第63-64页
        4.4.2 GM(1,1)模型精度检测第64-66页
    4.5 预防性养护措施使用性能预测第66-88页
        4.5.1 雾封层使用性能预测第66-69页
        4.5.2 微表处使用性能预测第69-74页
        4.5.3 Novachip○R使用性能预测第74-78页
        4.5.4 SMA罩面使用性能预测第78-81页
        4.5.5 AC-13 罩面使用性能预测第81-84页
        4.5.6 AC-16 罩面使用性能预测第84-88页
    4.6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五章 预防性养护措施费用效益分析第89-117页
    5.1 路面使用性能标准预估模型第89-104页
        5.1.1 PCI指标预估模型第89-91页
        5.1.2 横向裂缝增长预估模型第91-93页
        5.1.3 纵向裂缝增长预估模型第93-95页
        5.1.4 坑槽增长预估模型第95-97页
        5.1.5 RQI指标预估模型第97-99页
        5.1.6 RDI指标预估模型第99-101页
        5.1.7 SRI指标预估模型第101-103页
        5.1.8 各养护措施使用寿命分析第103-104页
    5.2 预防性养护费用效益分析第104-116页
        5.2.1 预防性养护效益计算第104-105页
        5.2.2 预防性养护费用分析第105-106页
        5.2.3 预防性养护费用效益比计算第106页
        5.2.4 预防性养护费用效益比对比第106-114页
        5.2.5 费用效益比计算参数第114-116页
    5.3 本章小结第116-11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17-120页
    6.1 主要结论第117-118页
    6.2 主要创新点第118-119页
    6.3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第119-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6-127页
致谢第127-128页
附件第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车型识别系统研究
下一篇:PPP模式在我国环保项目融资中的应用研究--以泰州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