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概念界定 | 第10-14页 |
1.2.1 基础设施 | 第10-13页 |
1.2.2 政府供给 | 第13-14页 |
1.2.3 居民幸福感 | 第14页 |
1.3 文献综述与评析 | 第14-20页 |
1.3.1 基础设施供给的理想方式与现实选择 | 第14-16页 |
1.3.2 政府基础设施供给的范围与结果测量 | 第16-18页 |
1.3.3 居民幸福感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 | 第18-2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1 整体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2 数据来源与分析技术 | 第21页 |
1.5 论文逻辑与内容体系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假设 | 第23-33页 |
2.1 政府基础设施供给的理论角色 | 第23-27页 |
2.1.1 基础设施政府供给的理论依据 | 第23-27页 |
2.1.2 政府基础设施供给的角色定位 | 第27页 |
2.2 政府基础设施供给影响居民幸福感的理论机制 | 第27-30页 |
2.2.1 基础设施供给可转化为公共福利或社会效用 | 第28页 |
2.2.2 基础设施供给可转化为社会保障机制 | 第28-29页 |
2.2.3 基础设施供给可转化为产权制度设计和运行 | 第29-30页 |
2.2.4 基础设施供给可转化为政府基本经济职能的重要输出 | 第30页 |
2.3 政府基础设施供给影响居民幸福感的技术路径 | 第30-33页 |
2.3.1 政府基础设施供给通过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居民幸福感 | 第30-31页 |
2.3.2 政府基础设施供给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提升居民幸福感 | 第31页 |
2.3.3 政府基础设施供给通过增进社会公平提升居民幸福感 | 第31页 |
2.3.4 政府基础设施供给通过提升政府绩效表现提升居民幸福感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测量技术与数据来源 | 第33-42页 |
3.1 政府基础设施供给指数 | 第33-39页 |
3.1.1 指标体系 | 第33-34页 |
3.1.2 数据分析 | 第34-36页 |
3.1.3 描述统计 | 第36-39页 |
3.2 居民幸福感 | 第39-42页 |
3.2.1 测量说明 | 第39-40页 |
3.2.2 描述统计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实证分析与结果解释 | 第42-49页 |
4.1 模型构建 | 第42-45页 |
4.1.1 模型选择 | 第42-43页 |
4.1.2 变量描述 | 第43-45页 |
4.2 实证结果 | 第45-46页 |
4.3 结果解释 | 第46-4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9-53页 |
5.1 政府基础设施供给影响居民幸福的结构模型 | 第49-50页 |
5.2 以居民幸福为导向的政府基础设施供给优化 | 第50-52页 |
5.2.1 界定责权分属,建立政府、市场与社会有效合作的供给模式 | 第50-51页 |
5.2.2 加大基础设施供给中政府的决策及引导功能作用 | 第51页 |
5.2.3 重视区域、城乡及不同人群间基础设施享有均等化 | 第51-52页 |
5.2.4 着力政府自身质量与公共服务效能的改善 | 第52页 |
5.3 相关问题探讨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1:2013 年度广东公众幸福感调查问卷 | 第56-57页 |
附录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研究情况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附件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