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3-19页 |
1.1 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第13-15页 |
1.1.1 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 | 第13-14页 |
1.1.2 椎间盘退变与“肝主筋”论治的理论溯源 | 第14页 |
1.1.3 祖国医学对于腰痛病的治疗方法 | 第14-15页 |
1.2 现代医学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系统研究 | 第15-16页 |
1.2.1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理改变的解剖基础 | 第15页 |
1.2.2 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有发展潜力的治疗方式 | 第15-16页 |
1.3 椎间盘修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4 提出假说 | 第18-19页 |
第二部分 模拟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后破损纤维环缝合修复的实验研究 | 第19-35页 |
2.1 离体实验 | 第19-24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19-21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21-24页 |
2.1.3 生物力学测定方法及观察指标 | 第24页 |
2.2 体内实验 | 第24-28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4-26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26-28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8-35页 |
2.3.1 描述性分析 | 第28-32页 |
2.3.2 差异性分析 | 第32-35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35-40页 |
3.1 椎间孔镜微创手术对椎间盘的影响 | 第35页 |
3.2 外科方式修补纤维环的途径 | 第35-37页 |
3.3 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后破损纤维环模型的建立 | 第37页 |
3.4 不同缝合方式修复破损纤维环模型的力学特性差异 | 第37-38页 |
3.5 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第38-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