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高效热活性延迟荧光D-A型有机小分子的理论设计和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前言第13-31页
    1.1 引言第13-20页
    1.2 三重态激子利用机理第20-23页
        1.2.1 热活性延迟荧光(TADF)第20-22页
        1.2.2 三重态-三重态猝灭(TTA)第22页
        1.2.3 共存的局域态和分子内电荷转移(HLCT)态第22-23页
    1.3 TADF材料在理论上的研究进展第23-29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9-31页
第2章 计算方法第31-51页
    2.1 量子化学基础第31-35页
        2.1.1 Schr?dinger方程第31-33页
        2.1.2 Hartree-Fock方程第33-35页
    2.2 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第35-41页
        2.2.1 Thomas-Fermi模型第36页
        2.2.2 Hohenberg-Kohn定理第36-37页
        2.2.3 Kohn-Sham方法第37-38页
        2.2.4 交换-相关泛函第38-41页
    2.3 含时密度泛函方法第41-42页
    2.4 最优化“调控”区间分离密度泛函第42-43页
    2.5 如何选择最优的ω数值第43-44页
    2.6 激发态的理论与计算第44-46页
        2.6.1 单重激发态和三重激发态能级差模型第44-46页
        2.6.2 自然跃迁轨道第46页
    2.7 基于势能面方法计算的电子和空穴重组能第46-47页
    2.8 最小能量交叉点第47-51页
第3章 基于三叠烯设计的热活性延迟荧光分子:π共轭链长度和不同给体基团的影响第51-61页
    3.1 前言第51-53页
    3.2 计算方法第53页
    3.3 结果和讨论第53-56页
        3.3.1 基态和最低单重激发态的结构第53-55页
        3.3.2 电子吸收光谱第55-56页
    3.4 光物理性质第56-59页
        3.4.1 单重激发态-三重激发态能级差第56-57页
        3.4.2 辐射速率和自旋轨道耦合强度第57-58页
        3.4.3 电子注入/传输能力第58-59页
    3.5 结论第59-61页
第4章 通过在硼原子的对位引入取代基团提高三苯基硼衍生物的热活性延迟荧光性能第61-71页
    4.1 前言第61-62页
    4.2 计算方法第62-63页
    4.3 结果和讨论第63-69页
        4.3.1 最佳的几何结构第63-66页
        4.3.2 电子吸收光谱和发射波长第66-68页
        4.3.4 单重激发态-三重激发态能级差(ΔE_(ST))和荧光辐射速率第68-69页
    4.4 结论第69-71页
第5章 桥连基团对苯甲酰吡啶类热活性延迟荧光分子性质的影响第71-83页
    5.1 前言第71-72页
    5.2 计算方法第72-73页
    5.3 结果和讨论第73-81页
        5.3.1 最佳的几何结构第73-75页
        5.3.2 前线分子轨道第75-77页
        5.3.3 单重激发态-三重激发态能级差(?E_(ST))第77-79页
        5.3.4 荧光辐射速率(k_r)第79-81页
    5.4 结论第81-83页
第6章 决定硼氧杂蒽类分子具有热活性延迟荧光性质的主要因素第83-95页
    6.1 前言第83-85页
    6.2 计算方法第85页
    6.3 结果和讨论第85-92页
        6.3.1 几何结构第85-87页
        6.3.2 前线分子轨道第87-88页
        6.3.3 最低单重激发态和三重激发态的能级差(ΔE_(ST))第88-89页
        6.3.4 辐射速率(k_r),自旋轨道耦合(SOC)强度和最小能量交叉点(MECP)第89-91页
        6.3.5 单重激发态,三重激发态的能级和本质第91-92页
    6.4 结论第92-95页
第7章 结论第95-97页
参考文献第97-121页
作者简介第121-123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第123-125页
致谢第125-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双苯基-β-二酮有机硼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发光性质研究
下一篇:基于动态共价键构筑功能性水凝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