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8页 |
·选题的目的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9-10页 |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论文结构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现状及特征 | 第13-20页 |
·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现状 | 第13-17页 |
·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的主体 | 第14-15页 |
·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的类型 | 第15-16页 |
·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的作案方式 | 第16页 |
·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的作案手段 | 第16-17页 |
·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的特征 | 第17-20页 |
·文化程度低,女性犯罪率有所升高 | 第17页 |
·以财产和暴力型犯罪为主 | 第17-18页 |
·动机往往简单、盲目、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 第18页 |
·有严重人格缺陷的违法犯罪分子居多 | 第18-19页 |
·易受网络不良文化诱导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结构分析 | 第20-29页 |
·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心理结构 | 第20-25页 |
·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心理结构的概念 | 第20-21页 |
·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心理结构特征 | 第21-22页 |
·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心理结构的要素 | 第22-25页 |
·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 | 第25-29页 |
·人格缺陷的激发 | 第26页 |
·强烈需要的推动 | 第26页 |
·犯罪意向的萌发 | 第26-27页 |
·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的形成 | 第27页 |
·犯罪决意的作出 | 第27-29页 |
第四章 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的心理预防 | 第29-43页 |
·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心理预防的概念及功能 | 第29-30页 |
·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心理预防的概念 | 第29-30页 |
·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心理预防具有内因预防性 | 第30页 |
·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的心理预防具有阻断性 | 第30页 |
·优化心理外部环境,减弱外界诱惑力 | 第30-37页 |
·净化社会风气,打造优良大环境 | 第30-33页 |
·加强学校教育,培养社会新人 | 第33-35页 |
·重视家庭关怀,营造浓厚亲情 | 第35-37页 |
·改善心理结构,增强农村留守青少年对犯罪的免疫力 | 第37-40页 |
·改善农村留守青少年的心理认知结构 | 第37-38页 |
·优化农村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动力结构 | 第38-39页 |
·强化农村留守青少年的心理调节结构 | 第39-40页 |
·加强监督矫治,促使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心理结构的弱化 | 第40-43页 |
·强化农村留守青少年的行为监督 | 第40-41页 |
·矫治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心理问题 | 第41页 |
·严惩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