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旦角服饰的设计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3 课题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4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5 课题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0-12页 |
1.5.1 课题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5.2 课题研究创新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越剧旦角服饰的发展脉络 | 第12-23页 |
2.1 越剧旦角服饰的历史演变 | 第12-16页 |
2.1.1 从“清水打扮”到模仿京戏 | 第12-13页 |
2.1.2 从传统戏衣到强调历史时代感 | 第13-15页 |
2.1.3 新时代越剧服饰的传统与创新 | 第15-16页 |
2.2 地域文化对越剧旦角服饰风格的影响 | 第16-23页 |
2.2.1 越剧旦角服饰的江南文化基因 | 第16-19页 |
2.2.2 越剧旦角服饰的浙江文化基因 | 第19-20页 |
2.2.3 越剧旦角服饰的上海文化基因 | 第20-23页 |
第三章 越剧旦角服饰与其它剧种及表演服饰的比较 | 第23-33页 |
3.1 与京剧旦角服饰的比较 | 第23-26页 |
3.1.1 共性特征 | 第23-24页 |
3.1.2 个性特征 | 第24-26页 |
3.2 与昆剧旦角服饰的比较 | 第26-27页 |
3.2.1 共性特征 | 第26-27页 |
3.2.2 个性特征 | 第27页 |
3.3 与绍剧旦角服饰的比较 | 第27-28页 |
3.3.1 越剧对绍剧的学习 | 第28页 |
3.3.2 绍剧对越剧的学习 | 第28页 |
3.4 与话剧女性角色服饰的比较 | 第28-30页 |
3.4.1 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特征 | 第29页 |
3.4.2 写意与写实的美学特征 | 第29-30页 |
3.4.3 精致与简约的纹样特征 | 第30页 |
3.5 与影视女性角色服饰的比较 | 第30-33页 |
3.5.1 程式化与无序性 | 第30-31页 |
3.5.2 写意与写实 | 第31页 |
3.5.3 可舞性、装饰性与生活化 | 第31-32页 |
3.5.4 舞台的距离与镜头的聚焦 | 第32-33页 |
第四章 越剧旦角的服饰特征 | 第33-46页 |
4.1 越剧旦角的服装类型特征 | 第33-41页 |
4.1.1 越剧闺门旦的服装 | 第33-34页 |
4.1.2 越剧花衫的服装 | 第34-36页 |
4.1.3 越剧花旦的服装 | 第36-38页 |
4.1.4 越剧悲旦的服装 | 第38-39页 |
4.1.5 越剧正旦的服装 | 第39-41页 |
4.2 越剧旦角的配饰特征 | 第41-44页 |
4.2.1 头饰 | 第41-42页 |
4.2.2 肩饰 | 第42-43页 |
4.2.3 腰饰 | 第43页 |
4.2.4 足饰 | 第43-44页 |
4.3 越剧旦角的服饰特征综述 | 第44-46页 |
第五章 越剧旦角服饰的设计实践 | 第46-56页 |
5.1 越剧旦角服饰的设计与舞台艺术的关系 | 第46-52页 |
5.1.1 与剧本的关系 | 第46-47页 |
5.1.2 与导演、演员的关系 | 第47-48页 |
5.1.3 与舞台布景和道具的关系 | 第48-49页 |
5.1.4 与舞台灯光的关系 | 第49-52页 |
5.1.5 与表演和音乐的关系 | 第52页 |
5.2 设计实践 | 第52-55页 |
5.3 设计展望与建议 | 第55-5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6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1 | 第62-63页 |
附录2 | 第63-66页 |
附录3 | 第66-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