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20页 |
1.1 前言 | 第10页 |
1.2 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1.2.1 硅太阳能电池 | 第11-12页 |
1.2.2 薄膜太阳能电池 | 第12页 |
1.2.3 新型太阳能电池 | 第12-13页 |
1.3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 第13-17页 |
1.3.1 钙钛矿材料的晶体结构 | 第13-14页 |
1.3.2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 | 第14-15页 |
1.3.3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 | 第15-17页 |
1.4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国内外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1.5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疏水溶剂及微量添加剂在STDR法制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 第20-36页 |
2.1 前言 | 第20-21页 |
2.2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21-23页 |
2.2.1 实验药品 | 第21-22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2.3 实验过程 | 第23-25页 |
2.3.1 FTO导电玻璃的预处理 | 第23页 |
2.3.2 TiO2量子点的制备 | 第23页 |
2.3.3 碘化铅(PbI_2)溶液的配制 | 第23-24页 |
2.3.4 甲胺盐溶液的配制 | 第24页 |
2.3.5 组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 第24-25页 |
2.4 薄膜和器件的表征 | 第25-26页 |
2.5 结果与讨论 | 第26-34页 |
2.5.1 正丁胺及正丁醇对薄膜及器件的影响 | 第26-28页 |
2.5.2 STDR法最佳反应次数探究 | 第28-31页 |
2.5.3 STDR法与传统LTDR法比较 | 第31-3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3章 两步浸液法中引入CH3NH3Br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性能及空气中稳定性 | 第36-51页 |
3.1 前言 | 第36-37页 |
3.2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37页 |
3.2.1 实验药品 | 第37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7页 |
3.3 实验过程 | 第37-38页 |
3.3.1 碘化铅(PbI_2)溶液的配制 | 第38页 |
3.3.2 甲胺盐溶液的配制 | 第38页 |
3.3.3 钙钛矿层的制备 | 第38页 |
3.4 薄膜和器件的表征 | 第38-39页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39-49页 |
3.5.1 MABr对钙钛矿薄膜形貌及性能的影响 | 第39-41页 |
3.5.2 MABr最佳浓度探究 | 第41-43页 |
3.5.3 PSCs光电性能表征 | 第43-48页 |
3.5.4 钙钛矿薄膜及器件稳定性表征 | 第48-4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4章 聚合物添加剂对空气中制备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影响 | 第51-65页 |
4.1 前言 | 第51-52页 |
4.2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52-53页 |
4.2.1 实验药品 | 第52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2-53页 |
4.3 实验过程 | 第53页 |
4.3.1 碘化铅(PbI_2)与溴化铅(PbBr_2)溶液的配制 | 第53页 |
4.3.2 甲胺甲脒盐-聚合物混合溶液的配制 | 第53页 |
4.3.3 钙钛矿层的制备 | 第53页 |
4.4 薄膜和器件的表征 | 第53-54页 |
4.5 结果与讨论 | 第54-63页 |
4.5.1 掺杂聚合物(PVB、PVA)以及未掺杂聚合物的比较 | 第54-58页 |
4.5.2 PVB最佳浓度探究 | 第58-60页 |
4.5.3 PSCs光电性能表征 | 第60-62页 |
4.5.4 钙钛矿薄膜及器件稳定性表征 | 第62-6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65-66页 |
5.2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