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6-19页 |
1.3.1 本章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章节安排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相关技术概述 | 第19-31页 |
2.1 无线供电通信技术概述 | 第19-25页 |
2.1.1 无线供电技术简介 | 第19-20页 |
2.1.2 能量收集模型 | 第20-21页 |
2.1.3 能量波束赋形技术 | 第21-22页 |
2.1.4 无线供电通信模型 | 第22-25页 |
2.2 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概述 | 第25-31页 |
2.2.1 NOMA 的简介 | 第25-26页 |
2.2.2 NOMA 的关键技术 | 第26-27页 |
2.2.3 下行 NOMA | 第27-29页 |
2.2.4 上行 NOMA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无线供电非正交多址接入网络的吞吐量最大化设计 | 第31-39页 |
3.1 系统模型 | 第31-33页 |
3.2 优化问题描述与算法设计 | 第33-36页 |
3.2.1 问题描述 | 第33-34页 |
3.2.2 算法设计 | 第34-36页 |
3.3 仿真结果 | 第36-38页 |
3.4 章末总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无线供电非正交多址接入网络的鲁棒性传输设计 | 第39-46页 |
4.1 优化问题描述与算法设计 | 第39-44页 |
4.1.1 问题描述 | 第39-40页 |
4.1.2 算法设计 | 第40-44页 |
4.2 仿真结果 | 第44-45页 |
4.3 章末总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无线供电非正交多址接入网络的能量效率最大化设计 | 第46-56页 |
5.1 能量消耗模型 | 第46-47页 |
5.2 优化问题描述与算法设计 | 第47-53页 |
5.2.1 问题描述 | 第47-48页 |
5.2.2 算法设计 | 第48-53页 |
5.3 仿真结果 | 第53-55页 |
5.4 章末总结 | 第55-56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