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肿瘤治疗学论文

纳米粒子靶向荧光成像及协同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缩略词表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1.1 恶性肿瘤发生机理、治疗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第13-16页
        1.1.1 肿瘤干细胞与肿瘤发生的关系第14-15页
        1.1.2 肿瘤干细胞与肿瘤转移的关系第15页
        1.1.3 肿瘤干细胞与放化疗耐受的关系第15-16页
        1.1.4 肿瘤治疗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第16页
    1.2 维甲酸对恶性肿瘤的治疗作用、机制及缺点第16-18页
        1.2.1 维甲酸对恶性肿瘤的治疗作用第17页
        1.2.2 维甲酸治疗肿瘤的机制及缺点第17-18页
    1.3 纳米材料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及前景第18-23页
        1.3.1 纳米材料的靶向作用第18-19页
        1.3.2 纳米材料在肿瘤靶向成像方面的应用及前景第19-21页
        1.3.3 纳米材料在肿瘤靶向治疗方面的应用及前景第21-23页
第二章 叶酸受体介导的纳米聚合物点对恶性肿瘤细胞靶向成像的研究第23-37页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4页
        2.1.1 实验材料第24页
        2.1.2 实验仪器第24页
    2.2 实验方法第24-26页
        2.2.1 PDs和Fa@PDs的合成第24-25页
        2.2.2 PDs和Fa@PDs化学表征第25页
        2.2.3 Fa对PDs荧光的影响第25页
        2.2.4 光照及离子强度对Fa@PDs荧光稳定性的影响第25页
        2.2.5 MTT法检测细胞毒性第25页
        2.2.6 细胞成像第25-26页
    2.3 实验结果第26-33页
        2.3.1 PDs和Fa@PDs的化学表征第26-29页
        2.3.2 PDs和Fa@PDs的光学特性第29-31页
        2.3.3 PDs和Fa@PDs的细胞毒性第31-32页
        2.3.4 Fa@PDs对KB癌细胞的靶成像作用第32-33页
    2.4 讨论第33-35页
    2.5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三章 二茂铁维甲酸纳米粒子对肿瘤干细胞的作用第37-55页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38页
        3.1.1 实验材料第38页
        3.1.2 实验仪器第38页
    3.2 实验方法第38-42页
        3.2.1 二茂铁维甲酸的合成与表征第38-39页
        3.2.2 二茂铁维甲酸(FCRA)的氧化第39页
        3.2.3 二茂铁基维甲酸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第39页
        3.2.4 二茂铁维甲酸纳米粒子(Fc)对肿瘤干细胞的作用第39-42页
        3.2.5 统计分析第42页
    3.3 实验结果第42-51页
        3.3.1 二茂铁维甲酸的合成与表征第42-43页
        3.3.2 二茂铁维甲酸(FCRA)与三氯化铁(FeCl3)的氧化反应第43-44页
        3.3.3 二茂铁基维甲酸纳米粒子(Fc)的合成与表征第44-46页
        3.3.4 二茂铁维甲酸纳米粒子(Fc)对肿瘤干细胞的作用第46-51页
    3.4 讨论第51-53页
    3.5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四章 二茂铁维甲酸/紫杉醇纳米粒子对恶性肿瘤的协同作用第55-67页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55-56页
        4.1.1 实验材料第55-56页
        4.1.2 实验仪器第56页
    4.2 实验方法第56-58页
        4.2.1 二茂铁基维甲酸/紫杉醇纳米粒子的组装比例第56页
        4.2.2 二茂铁基维甲酸/紫杉醇纳米粒子(Ft)的合成与表征第56-57页
        4.2.3 二茂铁基维甲酸/紫杉醇纳米粒子(Ft)的药物释放第57页
        4.2.4 Ft对口腔癌细胞的靶向作用第57-58页
        4.2.5 体内检测Ft对恶性肿瘤的协同治疗作用第58页
        4.2.6 统计分析第58页
    4.3 实验结果第58-64页
        4.3.1 二茂铁基维甲酸/紫杉醇纳米粒子(Ft)的制备和组装比例.第58-60页
        4.3.2 Ft纳米粒子的表征第60-61页
        4.3.3 Ft纳米粒子的药物释放第61-62页
        4.3.4 Ft对口腔癌细胞的靶向作用第62-63页
        4.3.5 体内检测Ft对恶性肿瘤的协同治疗作用第63-64页
    4.4 讨论第64-65页
    4.5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五章 结论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83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83-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通心络通过PI3K/Akt通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下一篇:Nogo-B受体增强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紫杉醇耐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