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概述 | 第8-15页 |
一、个人信息的概念及理论争议 | 第8-12页 |
(一)我国刑事立法中个人信息的概念 | 第8页 |
(二)个人信息与个人隐私的比较 | 第8-11页 |
(三)学界对个人信息概念的理论争议 | 第11-12页 |
二、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 | 第12-15页 |
(一)学界对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的理论观点 | 第12-13页 |
(二)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之评议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我国对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现状及局限性 | 第15-20页 |
一、我国对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现状 | 第15-17页 |
(一)《刑法修正案(九)》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 第15-16页 |
(二)司法解释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 第16-17页 |
二、我国对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的局限性 | 第17-20页 |
(一)刑法前置性法律的不完备 | 第17-18页 |
(二)刑事立法中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规定的模糊点 | 第18-20页 |
第三章 个人信息保护的比较考察 | 第20-25页 |
一、部分国家和地区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及评议 | 第20-23页 |
(一)德国法中的个人信息保护 | 第20-21页 |
(二)美国法中的个人信息保护 | 第21-22页 |
(三)台湾地区的个人信息保护 | 第22-23页 |
二、我国对个人信息的非刑罚保护 | 第23-25页 |
(一)我国民法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 第23-24页 |
(二)我国行政法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 第24-25页 |
第四章 对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展望 | 第25-34页 |
一、对个人信息刑法保护体系的思考 | 第25-29页 |
(一)对个人信息进行刑法保护的必要性 | 第25-27页 |
(二)规范刑法保护模式 | 第27-28页 |
(三)加快完善相关立法,完善前置性法律保护体系 | 第28-29页 |
二、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完善建议 | 第29-34页 |
(一)规范和细化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构成要件 | 第29-31页 |
(二)完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惩罚措施 | 第31-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