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第2章 景观都市主义相关理论概述 | 第12-22页 |
2.1 景观都市主义概念 | 第12-13页 |
2.2 景观都市主义的主要观点 | 第13-17页 |
2.2.1 景观与城市的有机联系 | 第13-14页 |
2.2.2 动态演变过程 | 第14-16页 |
2.2.3 设计参与修复生态系统 | 第16-17页 |
2.3 城市公共滨水区相关定义 | 第17-18页 |
2.3.1 城市公共滨水区的基本概念 | 第17页 |
2.3.2 用地范围的划分 | 第17页 |
2.3.3 用地类型 | 第17-18页 |
2.4 国内城市公共滨水景观设计现状分析 | 第18-22页 |
2.4.1 公共滨水区与城市系统相互独立 | 第18-19页 |
2.4.2 土地功能单一 | 第19页 |
2.4.3 城市更新极端化干预滨水区生态发展 | 第19-20页 |
2.4.4 场所地域特征缺失 | 第20-22页 |
第3章 景观都市主义视角下的城市公共滨水区 | 第22-35页 |
3.1 景观都市主义视角下公共滨水区价值转化利用 | 第22-23页 |
3.1.1 具有通达性的城市有机脉络 | 第22页 |
3.1.2 公共空间的开放性易形成活力中心 | 第22-23页 |
3.1.3 历史记录性构建水文景观 | 第23页 |
3.1.4 与城市相互促进发展 | 第23页 |
3.2 景观都市主义对城市公共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的指导意义 | 第23-25页 |
3.2.1 区域的活力复兴 | 第23-24页 |
3.2.2 对城市更新的规划指导 | 第24-25页 |
3.2.3 提高城市对公共空间的重视 | 第25页 |
3.3 基于景观都市主义的城市公共滨水区优化内容分析 | 第25-26页 |
3.3.1 总体层面分析 | 第25-26页 |
3.3.2 系统层面分析 | 第26页 |
3.4 基于景观都市主义的城市公共滨水区景观设计策略 | 第26-35页 |
3.4.1 融入城市肌理进行生态性构建 | 第26-29页 |
3.4.2 规划动态过程发展 | 第29-31页 |
3.4.3 景观基础设施建设 | 第31-32页 |
3.4.4 场所精神营造 | 第32-35页 |
第4章 景观都市主义视角下郑州市西流湖滨水带景观设计实践 | 第35-50页 |
4.1 郑州市西流湖概况 | 第35-38页 |
4.1.1 区位分析 | 第35-36页 |
4.1.2 河流周边用地现状 | 第36页 |
4.1.3 河流景观资源现状 | 第36-37页 |
4.1.4 滨水区现状问题及分析 | 第37-38页 |
4.2 西流湖景观规划理念及原则 | 第38-39页 |
4.2.1 规划理念 | 第38页 |
4.2.2 规划原则 | 第38-39页 |
4.3 空间布局进行生态性构建,融入城市肌理使生态与功能平衡结合 | 第39-42页 |
4.4 动态过程 | 第42-43页 |
4.5 景观基础设施建设 | 第43-46页 |
4.6 营造场所精神 | 第46-49页 |
4.7 景观都市主义对西流湖滨水带景观设计的指导意义 | 第49-50页 |
4.7.1 区域活力唤醒 | 第49页 |
4.7.2 空间构成可支撑多元化活动需要 | 第49-50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作者简介 | 第55-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