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乡村发展转型过程中工业遗产所面临的困境 | 第10-11页 |
1.1.2 乡村工业遗产的显著特点 | 第11-12页 |
1.1.3 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所带来的机遇 | 第12页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1.2.1 工业遗产 | 第12页 |
1.2.2 乡村工业遗产 | 第12-13页 |
1.2.3 三线建设 | 第13页 |
1.2.4 价值评价 | 第13页 |
1.2.5 保护与再利用 | 第13-14页 |
1.3 工业遗产保护及价值评价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 第17-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2 研究的方法 | 第18-19页 |
1.4.3 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乡村工业遗产价值评价体系构建 | 第20-38页 |
2.1 乡村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的前期调查 | 第20-22页 |
2.1.1 基本现状的调查 | 第20-21页 |
2.1.2 当地居民的调查 | 第21-22页 |
2.2 乡村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原则 | 第22-26页 |
2.2.1 科学性原则 | 第25页 |
2.2.2 综合性原则 | 第25页 |
2.2.3 实用性原则 | 第25页 |
2.2.4 乡村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内容 | 第25-26页 |
2.3 历史所赋予乡村工业遗产的综合价值体系分析 | 第26-31页 |
2.3.1 乡村工业遗产所体现的历史价值 | 第26-27页 |
2.3.2 乡村工业遗产所体现的社会价值 | 第27-28页 |
2.3.3 乡村工业遗产所体现的综合经济价值 | 第28-30页 |
2.3.4 乡村工业遗产所体现的科学技术价值 | 第30页 |
2.3.5 工业建筑遗产所体现的艺术审美价值 | 第30-31页 |
2.4 乡村工业遗产价值评价体系构建 | 第31-38页 |
2.4.1 乡村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的因子体系 | 第31-33页 |
2.4.2 乡村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参评因子权重 | 第33-34页 |
2.4.3 乡村工业遗产价值评价评分过程 | 第34-36页 |
2.4.4 乡村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结果分析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射洪县3536厂乡村工业遗产价值评价 | 第38-47页 |
3.1 3536 厂乡村工业遗产概述 | 第38-41页 |
3.1.1 3536 厂乡村工业遗产的形成 | 第38-39页 |
3.1.2 3536 厂整体现状分析 | 第39-41页 |
3.2 3536 厂乡村工业遗产价值评价 | 第41-47页 |
3.2.1 3536 厂乡村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的计算公式 | 第41-42页 |
3.2.2 3536 厂乡村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的评分过程及得分计算 | 第42-43页 |
3.2.3 3536 厂乡村工业遗产评价结果分析 | 第43-47页 |
第四章 乡村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经验与策略 | 第47-64页 |
4.1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经验借鉴 | 第47-52页 |
4.1.1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 第47-49页 |
4.1.2 广东中山岐山公园 | 第49-51页 |
4.1.3 案例的启示 | 第51-52页 |
4.2 乡村工业遗产保护原则 | 第52-53页 |
4.2.1 历史原真风貌的整体性原则 | 第52页 |
4.2.2 乡村工业遗产适应性发展原则 | 第52页 |
4.2.3 分级、分类保护原则 | 第52-53页 |
4.2.4 保护再利用相结合的原则 | 第53页 |
4.3 乡村工业遗产保护及再利用建议 | 第53-54页 |
4.3.1 乡村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价工作 | 第53-54页 |
4.3.2 乡村工业遗产适宜性再利用工作 | 第54页 |
4.3.3 乡村工业遗产的改造经验探索工作 | 第54页 |
4.4 乡村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策略与开发模式 | 第54-57页 |
4.4.1 乡村工业遗产与乡村振兴概述 | 第54-55页 |
4.4.2 乡村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策略 | 第55-57页 |
4.5 3536 厂乡村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策略 | 第57-61页 |
4.5.1 射洪县3536厂厂区特色 | 第57-58页 |
4.5.2 3536 厂区改造原则 | 第58-59页 |
4.5.3 3536 厂乡村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思路 | 第59-61页 |
4.6 3536 厂乡村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与管理方式 | 第61-64页 |
4.6.1 保护与再利用管理方式 | 第61-62页 |
4.6.2 保护与再利用实施机制 | 第62-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 | 第69-72页 |
附表一 | 第69-70页 |
附表二 | 第70-71页 |
附表三 | 第71-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