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9页 |
1.1.2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内外汽车外部电子后视镜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汽车气动噪声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4-18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1.3.2 本文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第2章 汽车气动特性理论 | 第18-36页 |
2.1 汽车噪声及其分类 | 第18-20页 |
2.1.1 汽车的机械系统噪声 | 第18-19页 |
2.1.2 汽车的路面激励噪声 | 第19-20页 |
2.1.3 汽车的空气动力学噪声 | 第20页 |
2.2 汽车空气动力学噪声的研究方法 | 第20-27页 |
2.2.1 实验方法 | 第20-24页 |
2.2.2 仿真计算方法 | 第24-27页 |
2.3 仿生设计学理论 | 第27-35页 |
2.3.1 仿生设计学概念 | 第27页 |
2.3.2 仿生学设计趋势 | 第27-29页 |
2.3.3 仿生设计在汽车车身设计中的应用 | 第29-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数值仿真理论与方法 | 第36-49页 |
3.1 气动噪声数值仿真方法 | 第36-46页 |
3.1.1 建立仿真计算模型 | 第36-39页 |
3.1.2 数值模拟参数的设置 | 第39页 |
3.1.3 湍流数学模型的选择 | 第39-46页 |
3.2 仿真方法的可行性分析 | 第46-4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开发低噪声仿生电子摄像头外后视镜 | 第49-74页 |
4.1 开发低噪声仿生外后视镜 | 第49-53页 |
4.1.1 仿生对象 | 第49-50页 |
4.1.2 电子后视镜与传统后视镜的模型分析 | 第50-51页 |
4.1.3 仿生后视镜-平板风洞模型的建立 | 第51-53页 |
4.2 稳态计算及流场分析 | 第53-68页 |
4.2.1 数值模拟参数的设置与湍流数学模型的选择 | 第53-54页 |
4.2.2 后视镜的区域气动特性仿真分析 | 第54-68页 |
4.3 仿生外部电子后视镜的整车应用 | 第68-72页 |
4.3.1 建立整车仿真风洞模型 | 第68-69页 |
4.3.2 整车稳态计算流场分析 | 第69-72页 |
4.4 整车模型瞬态计算前侧窗区域声压级对比 | 第72-7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7页 |
5.1 结论 | 第74-75页 |
5.2 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