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真空电子技术论文--微波电子管论文--返波管论文

G波段平顶型正弦波导返波管的设计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太赫兹返波管的研究现状第10-17页
    1.3 研究意义第17页
    1.4 本论文的组织架构第17-19页
第二章 返波振荡器的基本理论第19-26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返波振荡器的基本组成结构第19页
    2.3 返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第19-21页
        2.3.1 反馈回路的形成第19-21页
        2.3.2 相位条件和幅值条件第21页
    2.4 返波振荡器的主要性能指标第21-22页
    2.5 返波振荡器的慢波特性理论第22-25页
        2.5.1 色散特性理论第22-24页
        2.5.2 耦合阻抗理论第24-25页
    2.6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平顶型正弦波导的高频特性第26-38页
    3.1 引言第26页
    3.2 平顶型正弦波导慢波特性的研究第26-35页
        3.2.1 色散特性的研究第26-28页
        3.2.2 耦合阻抗的研究第28页
        3.2.3 平顶型正弦波导与传统正弦波导慢波特性的对比第28-30页
        3.2.4 参数变化对慢波特性的影响第30-35页
    3.3 平顶型正弦波导传输特性的研究第35-37页
        3.3.1 仿真计算模型第35页
        3.3.2 仿真计算结果第35-37页
    3.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G波段圆形电子注平顶型正弦波导返波管的设计第38-49页
    4.1 引言第38页
    4.2 圆形电子注平顶型正弦波导返波管高频系统的设计第38-40页
        4.2.1 高频系统的仿真模型第38页
        4.2.2 高频系统的计算结果第38-39页
        4.2.3 参数分析第39-40页
    4.3 圆形电子注平顶型正弦波导返波管注-波互作用的模拟计算第40-48页
        4.3.1 模拟结果第40-44页
        4.3.2 整个返波区对应的起振范围第44-46页
        4.3.3 真空模型与修正后模型的注-波互作用结果对比第46-48页
    4.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G波段带状电子注平顶型正弦波导返波管的设计第49-63页
    5.1 引言第49页
    5.2 带状电子注平顶型正弦波导返波管高频系统的设计第49-51页
        5.2.1 高频系统的仿真模型第49页
        5.2.2 高频系统的计算结果第49-50页
        5.2.3 参数分析第50-51页
    5.3 带状电子注平顶型正弦波导返波管的注-波互作用第51-62页
        5.3.1 相同工作电流下的计算结果第51-56页
        5.3.2 相同电流密度下的计算结果第56-62页
    5.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3-65页
    6.1 总结第63-64页
    6.2 展望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波段左手材料振荡器
下一篇:磁控溅射法制备掺铝氧化锌透明导电薄膜及其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