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与行人碰撞事故分析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汽车与行人碰撞事故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16-28页 |
2.1 汽车与行人碰撞事故数据统计 | 第16-18页 |
2.1.1 事故数据来源 | 第16页 |
2.1.2 事故数据分类 | 第16-18页 |
2.2 事故数据统计结果及分析 | 第18-24页 |
2.2.1 总体结果及分析 | 第18-19页 |
2.2.2 碰撞车速统计结果及分析 | 第19-20页 |
2.2.3 碰撞位置统计结果及分析 | 第20-21页 |
2.2.4 事故形态统计结果及分析 | 第21-24页 |
2.3 人体损伤回归分析 | 第24-27页 |
2.3.1 模型建立 | 第24-26页 |
2.3.2 不同行人损伤对比分析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基于事故现场痕迹物证的再现方法研究 | 第28-48页 |
3.1 基于车辆信息的事故再现方法 | 第28-40页 |
3.1.1 车辆行驶轨迹法 | 第28-37页 |
3.1.2 路面散落物估算法 | 第37-38页 |
3.1.3 风窗玻璃破损信息法 | 第38-40页 |
3.2 基于行人信息的事故再现方法 | 第40-46页 |
3.3 基于视频图像的事故再现方法 | 第46-47页 |
3.3.1 道路监控视频的应用 | 第46页 |
3.3.2 车速鉴定方法 | 第46-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汽车与行人碰撞事故再现方法适用性分析 | 第48-67页 |
4.1 制动印迹法适用性分析 | 第48-53页 |
4.1.1 制动过程分析 | 第48页 |
4.1.2 制动减速度分析 | 第48-50页 |
4.1.3 制动印迹存在问题及分析 | 第50-51页 |
4.1.4 制动力建立时间分析 | 第51-53页 |
4.1.5 制动印迹法分析结论 | 第53页 |
4.2 路面散落物估算法适用性分析 | 第53-54页 |
4.2.1 路面散落物运动过程分析 | 第53-54页 |
4.2.2 路面散落物估算法分析结论 | 第54页 |
4.3 风窗玻璃破损信息法适用性分析 | 第54-56页 |
4.3.1 影响因素分析 | 第54-56页 |
4.3.2 风窗玻璃破损信息法分析结论 | 第56页 |
4.4 行人抛距法适用性分析 | 第56-63页 |
4.4.1 行人抛距影响因素分析 | 第56-58页 |
4.4.2 行人抛距法经验模型分析 | 第58-63页 |
4.4.3 行人抛距法分析结论 | 第63页 |
4.5 基于视频图像的事故再现方法适用性分析 | 第63页 |
4.6 汽车与行人碰撞事故再现方法适用性分析结果 | 第63-6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汽车与行人碰撞车速不确定性分析 | 第67-76页 |
5.1 不确定度理论 | 第67-71页 |
5.1.1 不确定度理论分析过程 | 第67-68页 |
5.1.2 不确定度理论的应用 | 第68-71页 |
5.2 事故案例分析 | 第71-74页 |
5.2.1 事故概况 | 第71页 |
5.2.2 事故仿真分析计算 | 第71-74页 |
5.2.3 车速不确定度分析 | 第7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6-79页 |
结论 | 第76-78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