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北京地区湿地丛枝菌根真菌及其宿主植物多样性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3页
    1.1 湿地资源的重要性第15页
    1.2 湿地环境的生物资源第15-16页
    1.3 湿地环境中的丛枝菌根(AM)真菌第16-19页
        1.3.1 湿地环境AM真菌的多样性第16-17页
        1.3.2 AM真菌宿主植物的多样性第17-18页
        1.3.3 AM的形成及影响因素第18-19页
    1.4 陆生环境中的AM真菌第19-20页
        1.4.1 陆生AM真菌多样性第19-20页
        1.4.2 AM真菌宿主植物多样性第20页
        1.4.3 AM功能第20页
    1.5 北京湿地资源现状第20-21页
    1.6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第21-23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3-31页
    2.1 试剂、耗材和仪器第23-24页
        2.1.1 实验试剂第23-24页
        2.1.2 实验仪器第24页
    2.2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第24-27页
        2.2.1 湿地样品的采集第24-26页
        2.2.2 样品的处理第26-27页
    2.3 植物样品的分析第27页
        2.3.1 植物种类鉴别第27页
        2.3.2 根系菌根侵染率测定第27页
    2.4 水体指标测定第27页
    2.5 沉积物指标测定第27-31页
        2.5.1 沉积物中NO_3~--N、NH_4~+-N、TN、TP、TOC测定第27-28页
        2.5.2 沉积物中AM真菌孢子的鉴定第28-31页
第三章 湿地环境中AM真菌宿主植物的多样性第31-37页
    3.1 AM真菌宿主植物的种类第31页
    3.2 宿主植物的群落分布特征第31-37页
        3.2.1 水库型湿地AM真菌宿主植物群落第34页
        3.2.2 河流型湿地AM真菌宿主植物群落第34-35页
        3.2.3 湖泊型湿地AM真菌宿主植物群落第35页
        3.2.4 沼泽型湿地AM真菌宿主植物群落第35-37页
第四章 湿地环境中AM真菌的多样性及影响因素第37-51页
    4.1 AM真菌孢子的形态学鉴定第37-40页
        4.1.1 AM真菌孢子显微镜观察第37页
        4.1.2 AM真菌鉴定结果与分类第37-40页
    4.2 分子生物学水平的AM真菌多样性分析第40-49页
        4.2.1 AM真菌PCR-DGGE谱图分析第40-43页
        4.2.2 湿地AM真菌相似性分析第43-46页
        4.2.3 湿地AM真菌辛普森-维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沉积物因子的关系第46-48页
        4.2.4 湿地AM真菌Simpson优势度指数与沉积物因子的关系第48-49页
    4.3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五章 湿地植物形成AM结构的影响因素第51-73页
    5.1 湿地植物菌根侵染状况第51-52页
    5.2 水体理化性质对菌根侵染率的影响第52-63页
        5.2.1 电导率与侵染率的关系第52-53页
        5.2.2 pH与侵染率的关系第53-54页
        5.2.3 氧化还原电位与侵染率的关系第54-55页
        5.2.4 DO与侵染率的关系第55-56页
        5.2.5 水中NO_3~--N与侵染率的关系第56-58页
        5.2.6 水中NH_4~+-N与侵染率的关系第58-59页
        5.2.7 水中NO_2~--N与侵染率的关系第59-60页
        5.2.8 水中PO_4~(3-)-P与侵染率的关系第60-62页
        5.2.9 水中TDP与侵染率的关系第62-63页
    5.3 沉积物理化性质对菌根侵染率的影响第63-69页
        5.3.1 沉积物中NH_4~+-N与侵染率的关系第63-64页
        5.3.2 沉积物中NO_3~--N与侵染率第64-65页
        5.3.3 沉积物中NO_2~--N与侵染率第65-66页
        5.3.4 沉积物中TDP与侵染率第66-68页
        5.3.5 沉积物中TOC与侵染率第68-69页
    5.4 季节、年度变化对菌根侵染率的影响第69-71页
        5.4.1 侵染率与季节变化的关系第69-70页
        5.4.2 侵染率与年度变化的关系第70-71页
    5.5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六章 结论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1页
致谢第81-83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3-85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85-88页
附件第88-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极酵母AN5重金属Cu2+胁迫的转录组学研究
下一篇:盘锦双台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的调查与保护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