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第8-10页 |
1.2.1 养老保险 | 第8-10页 |
1.2.2 养老保险基金监管 | 第10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3.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3.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4 研究方法、内容及思路 | 第13-1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2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4-15页 |
1.5 研究创新 | 第15-17页 |
2 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理论与经验 | 第17-29页 |
2.1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历史沿革与体系 | 第17-20页 |
2.1.1 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历史沿革 | 第17-18页 |
2.1.2 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原则 | 第18-19页 |
2.1.3 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内容 | 第19页 |
2.1.4 养老保障监管方式 | 第19-20页 |
2.2 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理论 | 第20-22页 |
2.2.1 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理论 | 第21页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1-22页 |
2.2.3 公共利益理论 | 第22页 |
2.3 国内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经验 | 第22-25页 |
2.3.1 北京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机制 | 第22-23页 |
2.3.2 江苏省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机制 | 第23-24页 |
2.3.3 广东省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机制 | 第24-25页 |
2.4 国外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经验 | 第25-29页 |
2.4.1 美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机制 | 第25-26页 |
2.4.2 新加坡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机制 | 第26-27页 |
2.4.3 智利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机制 | 第27-29页 |
3 河南省DC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现状 | 第29-44页 |
3.1 河南省DC县养老保险现状 | 第29-32页 |
3.2 河南省DC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监管体系 | 第32-40页 |
3.2.1 基金监管机构 | 第32-35页 |
3.2.2 监管流程及内容 | 第35-39页 |
3.2.3 保障措施 | 第39-40页 |
3.3 河南省DC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环节 | 第40-44页 |
3.3.1 基金征缴环节的监管 | 第40-42页 |
3.3.2 基金支付环节的监管 | 第42-43页 |
3.3.3 基金结余及银行账户环节的监管 | 第43-44页 |
4 河南省DC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监管评价 | 第44-53页 |
4.1 河南省DC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监管成果 | 第44-45页 |
4.2 河南省DC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45-53页 |
4.2.1 制度与职能 | 第45-46页 |
4.2.2 基金收入环节 | 第46-49页 |
4.2.3 基金支出环节 | 第49页 |
4.2.4 基金结余环节 | 第49-51页 |
4.2.5 信息风险与披露 | 第51-52页 |
4.2.6 监管人才力量不足 | 第52-53页 |
5 河南省DC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监管改进建议 | 第53-64页 |
5.1 河南省DC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的目标和原则 | 第53-55页 |
5.1.1 监管目标 | 第53-54页 |
5.1.2 监管原则 | 第54-55页 |
5.2 完善河南省DC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的对策建议 | 第55-64页 |
5.2.1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 第55-56页 |
5.2.2 完善基金监管制度 | 第56-58页 |
5.2.3 优化基金监管机制 | 第58-59页 |
5.2.4 建立多元化监管方式 | 第59-60页 |
5.2.5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监管效率 | 第60-61页 |
5.2.6 大力培养专业人才 | 第61页 |
5.2.7 加大信息披露力度 | 第61-64页 |
6 总结及展望 | 第64-66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64-65页 |
6.2 论文展望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