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碳纳米管和石墨烯概述 | 第10-16页 |
1.2.1 碳纳米管的结构和性质 | 第10-12页 |
1.2.2 石墨烯的结构和性质 | 第12-13页 |
1.2.3 碳料料作为催化剂的载体 | 第13页 |
1.2.4 碳纳米管在催化中的应用 | 第13-15页 |
1.2.5 石墨烯在催化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1.3 二氧化碳加氢甲烷化反应 | 第16-21页 |
1.3.1 二氧化碳加氢甲烷化机理 | 第17-18页 |
1.3.2 二氧化碳加氢甲烷化催化剂 | 第18-21页 |
1.4 对研究现状的思考与论文工作设想 | 第21-22页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22-23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 | 第23-28页 |
2.1 实验原料 | 第23-24页 |
2.2 实验主要装置 | 第24-25页 |
2.3 载体和催化剂的表征 | 第25-26页 |
2.3.1 红外光谱分析(IR) | 第25页 |
2.3.2 N_2-BET | 第25页 |
2.3.3 X-射线粉末衍射(XRD) | 第25页 |
2.3.4 程序升温还原(TPR) | 第25-26页 |
2.3.5 程序升温脱附(H_2-TPD) | 第26页 |
2.3.6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26页 |
2.4 催化剂活性的测定 | 第26-28页 |
第3章 碳纳米管负载Ni催化CO_2甲烷化的研究 | 第28-36页 |
3.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8-29页 |
3.1.1 碳纳米管的预处理 | 第28-29页 |
3.1.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9页 |
3.2 Ni的负载量对Ni/CNTs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29-30页 |
3.3 不同的改性方法对Ni/CNTs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30-32页 |
3.3.1 催化剂的活性测试 | 第30页 |
3.3.2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 | 第30-31页 |
3.3.3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31页 |
3.3.4 H_2-TPR分析 | 第31-32页 |
3.4 不同的碱改性温度对Ni/CNTs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32-35页 |
3.4.1 催化剂的活性测试 | 第32-33页 |
3.4.2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33页 |
3.4.3 N_2-BET分析 | 第33-34页 |
3.4.4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34-35页 |
3.5 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石墨烯负载Ni催化CO_2甲烷化的研究 | 第36-44页 |
4.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6-37页 |
4.1.1 石墨烯的制备 | 第36-37页 |
4.1.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7页 |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7-43页 |
4.2.1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37-38页 |
4.2.2 载体的XPS分析 | 第38页 |
4.2.3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 | 第38-40页 |
4.2.4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40-41页 |
4.2.5 TEM和SEM | 第41页 |
4.2.6 H_2-TPR分析 | 第41-42页 |
4.2.7 催化剂的活性测试 | 第42-43页 |
4.2.8 稳定性测试 | 第43页 |
4.3 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稀土改性石墨烯负载Ni催化二氧化碳甲烷化反应的研究 | 第44-50页 |
5.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4-45页 |
5.1.1 不同还原法石墨烯负载Ni催化剂的制备 | 第44页 |
5.1.2 稀土改性石墨烯负载Ni催化剂的制备 | 第44-45页 |
5.2 不同还原方法Ni/rGO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45页 |
5.3 不同稀土改性石墨烯对Ni/rGO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45-46页 |
5.4 催化剂的表征 | 第46-49页 |
5.4.1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 | 第46-47页 |
5.4.2 催化剂的XRD分析 | 第47页 |
5.4.3 催化剂的TPR分析 | 第47-48页 |
5.4.4 催化剂的H_2-TPD分析 | 第48-49页 |
5.5 小结 | 第49-5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6.1 结论 | 第50-51页 |
6.2 展望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