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教师远程培训的兴起 | 第11-12页 |
·教育技术远程培训的实施 | 第12-14页 |
·题目来源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9页 |
·文献调查法 | 第16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16-17页 |
·观察法 | 第17页 |
·访谈法 | 第17-19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 第19-31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态度 | 第19页 |
·学习态度 | 第19-20页 |
·教师远程培训 | 第20-21页 |
·研究现状 | 第21-29页 |
·学习态度研究现状 | 第21-26页 |
·教师远程培训研究现状 | 第26-29页 |
·理论基础 | 第29-31页 |
·学习态度的A-B-C模型 | 第29-30页 |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 第30-31页 |
第3章 研究工具 | 第31-49页 |
·问卷设计 | 第31-34页 |
·教师的基本数据 | 第31-32页 |
·学习态度的测量 | 第32-34页 |
·问卷预测 | 第34-43页 |
·问卷信度的检验 | 第34-39页 |
·问卷效度的检验 | 第39-41页 |
·项目分析 | 第41-43页 |
·正式实施测试 | 第43-49页 |
·信度分析 | 第43-46页 |
·问卷效度的检验 | 第46-47页 |
·项目分析 | 第47-49页 |
第4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 | 第49-75页 |
·被试教师的基本信息 | 第49-51页 |
·学习态度总体情况的统计分析 | 第51-54页 |
·一级指标的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 第51-53页 |
·二级指标的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 第53-54页 |
·中小学教师学习态度的差异性统计分析 | 第54-75页 |
·不同性别教师学习态度的差异性分析 | 第54-56页 |
·不同年龄层次教师学习态度的差异性分析 | 第56-58页 |
·不同教龄教师学习态度的差异性分析 | 第58-61页 |
·不同学历教师学习态度的差异性分析 | 第61-62页 |
·不同学校类型的教师学习态度的差异性分析 | 第62-64页 |
·不同学校所在地的教师学习态度的差异性分析 | 第64页 |
·个人有无计算机与教师学习态度的差异性分析 | 第64-66页 |
·接触计算机的时间与教师学习态度的差异性分析 | 第66-67页 |
·有无网络培训经历与教师学习态度的差异性分析 | 第67页 |
·计算机操作水平与教师学习态度的差异性分析 | 第67-68页 |
·参加培训有无可以自由使用的计算机和网络与教师学习态度的差异性分析 | 第68-70页 |
·有无充足的时间参加培训与教师学习态度的差异性分析 | 第70-71页 |
·有无其他教师培训经历与教师学习态度的差异性分析 | 第71-72页 |
·日常使用信息技术工具频次与教师学习态度的差异性分析 | 第72-75页 |
第5章 访谈 | 第75-81页 |
第6章 结论和建议 | 第81-87页 |
·研究结论 | 第81-84页 |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远程培训参训教师分布情况 | 第81页 |
·中小学教师在远程培训中学习态度现状 | 第81-82页 |
·中小学教师在远程培训中学习态度的差异性 | 第82-84页 |
·相关建议 | 第84-85页 |
·对教师远程培训组织机构的建议 | 第84页 |
·对远程培训辅导教师的建议 | 第84页 |
·对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建议 | 第84-85页 |
·对参训中小学教师的建议 | 第85页 |
·进一步研究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附录一 | 第91-95页 |
附录二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9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99-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