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道德教育论文

基于生活哲学的公民道德建设路径研究

致谢第4-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Extended Abstract第10-17页
1 导论第17-40页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第17-22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文献评析第22-34页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34-37页
    1.4 研究新意与不足之处第37-40页
2 公民道德建设路径解析第40-69页
    2.1 何谓公民第40-49页
    2.2 公民道德概念剖析第49-55页
    2.3 公民道德建设路径的检视第55-66页
    2.4 公民道德建设路径的两种向度:理性建构与自然生成第66-69页
3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现状及其困境第69-99页
    3.1 自然生成向度中的公民道德建设及其不足第69-80页
    3.2 理性建构向度中的公民道德建设及其偏颇第80-88页
    3.3 我国当前公民道德生活的困境第88-96页
    3.4 公民道德建设走出困境的路径诉求:在生活中寻求理性建构与自然生成的统一第96-99页
4 我国当代公民道德建设路径的新视野:生活哲学第99-122页
    4.1 生活哲学理论溯源第99-105页
    4.2 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视域第105-115页
    4.3 公民道德建设路径的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吁求第115-122页
5 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视域中的公民道德建设审视第122-150页
    5.1 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对中国公民道德建设问题域的启示第122-131页
    5.2 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对公民的生活场域的分析第131-137页
    5.3 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对公民道德建设任务的揭示第137-150页
6 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视域中的公民道德建设路径建构第150-188页
    6.1 日常生活领域中的公民道德建设路径:基于传统、常识和习惯第151-160页
    6.2 非日常生活领域中的公民道德建设路径:基于领导者和制度第160-175页
    6.3 场域融合中的公民道德建设路径:基于理性思考与积极行动第175-188页
7 总结第188-190页
参考文献第190-202页
附录第202-205页
作者简历第205-207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207页

论文共2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LED的室内可见光通信信道建模及光学接收端研究
下一篇:纯电动汽车能量管理关键技术及高压安全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