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中共对外传播策略分析--基于《西行漫记》的词频分析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0-12页 |
| 1.3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5页 |
| 第2章 《西行漫记》简介 | 第15-23页 |
| 2.1 写作背景 | 第15-16页 |
| 2.1.1 国际局势风云突变 | 第15-16页 |
| 2.1.2 日本帝国主义矛头对准中国 | 第16页 |
| 2.2 国内局面内忧外患 | 第16-18页 |
| 2.2.1 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 | 第17页 |
| 2.2.2 红军被迫长征 | 第17-18页 |
| 2.2.3 动荡不安的西北地区 | 第18页 |
| 2.3 作者的身份立场与写作动机 | 第18-21页 |
| 2.3.1 身份立场—美国资产阶级报纸的自由记者 | 第18-20页 |
| 2.3.2 写作动机—探索“与世隔绝”的中国红军 | 第20-21页 |
| 2.4 延安时期的舆论环境 | 第21-23页 |
| 第3章 《西行漫记》词频统计 | 第23-27页 |
| 3.1 组织篇 | 第24-25页 |
| 3.2 人物篇 | 第25页 |
| 3.3 事件篇 | 第25-26页 |
| 3.4 地点篇 | 第26-27页 |
| 第4章 延安时期中共对外传播策略—基于词频的分析 | 第27-43页 |
| 4.1 说什么:《西行漫记》的传播内容 | 第27-37页 |
| 4.1.1 《西行漫记》对中共领袖的塑造 | 第28-32页 |
| 4.1.2 《西行漫记》中报道的延安外貌 | 第32-36页 |
| 4.1.3 《西行漫记》中我党领袖表达的立场观点 | 第36-37页 |
| 4.2 打破舆论困境 | 第37-43页 |
| 4.2.1 借助“他者”完成自我形象的构建 | 第37-38页 |
| 4.2.2 尊重传播规律 | 第38-43页 |
| 结论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