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1.1 绿色建筑体系的提出 | 第10-11页 |
1.1.2 传统民居的发展问题 | 第11-13页 |
1.2 绿色建筑的地域特色与传统民居的绿色经验 | 第13-14页 |
1.2.1 绿色建筑的地域特色 | 第13页 |
1.2.2 传统民居的绿色经验 | 第13-14页 |
1.3 研究范围及对象的界定 | 第14-15页 |
1.3.1 研究范围 | 第14页 |
1.3.2 研究对象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2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4.3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5 相关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5.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5.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6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19-22页 |
1.6.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6.2 研究框架 | 第20-22页 |
2 关中传统民居文化绿色的实态调研及其原型提取 | 第22-50页 |
2.1 关中传统民居文化绿色的实态调研 | 第22-37页 |
2.1.1 关中传统民居文化绿色的基础资料 | 第22-34页 |
2.1.2 关中传统民居的地域特色 | 第34-37页 |
2.2 关中传统民居原型的提取 | 第37-49页 |
2.2.1 关中传统民居原型的建筑要素 | 第37-46页 |
2.2.2 关中传统民居的建筑原型 | 第46-47页 |
2.2.3 关中传统民居原型的组织方式 | 第47-4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3 关中传统民居绿色经验定性分析与初步定量分析 | 第50-70页 |
3.1 关中传统民居绿色经验定性分析 | 第50-61页 |
3.1.1 村落规划层面 | 第50-53页 |
3.1.2 单体建筑层面 | 第53-60页 |
3.1.3 营建智慧层面 | 第60-61页 |
3.2 关中传统民居绿色经验的初步定量分析 | 第61-69页 |
3.2.1 基于Ecotect下的关中传统民居光环境性能分析 | 第61-67页 |
3.2.2 基于Phoenics下的关中传统民居风环境性能分析 | 第67-6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4 关中传统民居绿色经验的科学化模式 | 第70-104页 |
4.1 关中地区的建筑气候分区与要素 | 第70-72页 |
4.1.1 建筑气候分区 | 第70-71页 |
4.1.2 建筑气候要素 | 第71-72页 |
4.2 科学化模拟分析的基础模型 | 第72-73页 |
4.3 选址规划层面绿色经验的科学化分析 | 第73-75页 |
4.3.1 临近农田,方便生活 | 第73页 |
4.3.2 负阴抱阳,背山面水 | 第73-74页 |
4.3.3 采用团式布局,节地节能 | 第74-75页 |
4.4 建筑单体层面绿色经验的科学化分析 | 第75-96页 |
4.4.1 建筑最佳朝向—坐北朝南,争取日照 | 第75-76页 |
4.4.2 建筑最佳层数—一层为宜,争取日照 | 第76-77页 |
4.4.3 挑檐最佳宽度—900mm为宜,满足日照与遮阳 | 第77-81页 |
4.4.4 前庭最佳形式—四合院为宜,兼顾防风与通风 | 第81-89页 |
4.4.5 院落最佳比列—宜1:3:1,风环境最佳 | 第89-93页 |
4.4.6 坡屋顶最佳坡度—南向25°;北向30° | 第93-94页 |
4.4.7 微气候调节—增添适应性景观,改善微环境 | 第94-96页 |
4.5 营建技术层面绿色经验的科学化分析 | 第96-102页 |
4.5.1 选材原则—就地取材,选用绿色材料 | 第96-97页 |
4.5.2 墙体最佳材料—400厚土坯抹草泥,保温隔热好 | 第97-100页 |
4.5.3 室内最佳布局—气候缓冲区,提高人体舒适度 | 第100-10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5 现代文化绿色设计案例评析 | 第104-130页 |
5.1 “父亲住宅” | 第104-115页 |
5.1.1 项目概况 | 第104-105页 |
5.1.2 对关中传统民居文化与绿色的传承 | 第105-108页 |
5.1.3 对关中传统民居文化与绿色的创新 | 第108-111页 |
5.1.4 定量对比分析与改造 | 第111-115页 |
5.2 蓝田“井宇” | 第115-122页 |
5.2.1 项目概况 | 第115-116页 |
5.2.2 对关中传统民居文化与绿色的传承 | 第116-119页 |
5.2.3 对关中传统民居文化与绿色的创新 | 第119-120页 |
5.2.4 定量对比分析与改造 | 第120-122页 |
5.3 曲江凤凰池商业街—“三合院” | 第122-127页 |
5.3.1 项目概况 | 第122-123页 |
5.3.2 对关中传统民居文化与绿色的传承 | 第123-125页 |
5.3.3 对关中传统民居文化与绿色的创新 | 第125-126页 |
5.3.4 定量对比分析与改造 | 第126-127页 |
5.4 典型案例的综合评析 | 第127-129页 |
5.4.1 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第127-128页 |
5.4.2 绿色经验的传承与创新 | 第128-12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9-130页 |
6 结论与不足 | 第130-136页 |
6.1 研究的结论 | 第130-134页 |
6.1.1 关中传统民居绿色经验的科学化模式 | 第130-132页 |
6.1.2 现代设计应用对传统民居文化绿色的传承与创新 | 第132-134页 |
6.2 研究的不足 | 第134-136页 |
致谢 | 第136-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43页 |
附录 | 第143-150页 |
一.实态调研问卷 | 第143-144页 |
二.图目录 | 第144-146页 |
三.表目录 | 第146-150页 |
四.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研究成果 | 第150页 |
4.1 论文 | 第150页 |
4.2 课题研究 | 第150页 |
4.3 创新竞赛 | 第150页 |
4.4 实践项目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