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信息产业经济(总论)论文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4页
    一 研究背景第10-11页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页
    三 文献综述第11-12页
        (一) 国外相关研究第11-12页
        (二) 国内相关研究第12页
    四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2-13页
        (一) 研究内容第12-13页
        (二) 研究方法第13页
    五 研究创新点第13-14页
第二章 互联网金融与我国商业银行概述第14-18页
    一 互联网金融的内涵第14页
    二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第14-15页
        (一) 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强第14-15页
        (二) 交易信息相对对称第15页
        (三) 资源配置去中介化第15页
    三 互联网金融的功能第15-17页
        (一) 平台功能第15页
        (二) 融资功能第15-16页
        (三) 支付功能第16页
        (四) 信息搜集和处理第16-17页
    四 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第17-18页
        (一) 价值创造和实现方式第17页
        (二) 传统的金融中介经营理念第17-18页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第18-26页
    一 P2P 借贷模式的影响第18-22页
        (一) P2P 的定义第18-19页
        (二) P2P 网贷平台的优势分析第19-20页
        (三) 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第20-21页
        (四) P2P 网贷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第21-22页
    二 支付方式的影响第22-26页
        (一) 关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概念第22页
        (二)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优势分析第22-23页
        (三) 银行卡的网银转帐支付第23-24页
        (四)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第24-26页
第四章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影响的实证分析第26-32页
    一 关于样本选取第26页
    二 关于变量选择第26-28页
        (一) 因变量第26页
        (二) 自变量第26-28页
    三 模型的设定与计量方法第28-30页
        (一) 模型的设定第28-29页
        (二) 计量方法第29-30页
    四 实证结果第30-32页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第32-34页
    一 结论第32页
    二 建议第32-34页
        (一) 转变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第32页
        (二) 优化业务流程、调整组织架构第32-33页
        (三) 构建新的价值体系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36页
致谢第36-37页

论文共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互联网金融风险及风险管理研究
下一篇:新媒体环境下中国房地产广告媒体投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