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南山地传统民居聚落及营造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1页 |
图和附表清单 | 第11-17页 |
1. 绪论 | 第17-2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7-1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7-18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2.1 国外民居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2.2 国内民居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21-24页 |
1.3.1 研究的范围 | 第21-2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1.4 论文框架 | 第24-27页 |
2. 豫西南山地传统民居综述 | 第27-45页 |
2.1 自然环境述略 | 第27-29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27页 |
2.1.2 地形特征 | 第27-28页 |
2.1.3 气候分区 | 第28-29页 |
2.2 人文环境述略 | 第29-33页 |
2.2.1 商贸交通 | 第29-30页 |
2.2.2 移民因素和方言概况 | 第30-32页 |
2.2.3 行政管辖归属 | 第32-33页 |
2.3 豫西南山地传统民居的地域分区 | 第33-35页 |
2.3.1 分区依据 | 第33-34页 |
2.3.2 地域分区 | 第34-35页 |
2.4 豫西南山地传统民居概况 | 第35-44页 |
2.4.1 豫西南山地传统民居调研情况 | 第35-36页 |
2.4.2 豫西南山地传统民居的分布 | 第36-40页 |
2.4.3 豫西南山地周边地区的传统民居分布 | 第40-41页 |
2.4.4 豫西南山地传统民居的特征综述 | 第41-4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3. 聚落选址与院落布局 | 第45-63页 |
3.1 聚落的选址及类型 | 第45-48页 |
3.1.1 聚落的选址 | 第45-46页 |
3.1.2 聚落的类型 | 第46-48页 |
3.2 聚落的布局形式 | 第48-52页 |
3.2.1 聚落的空间布局形式 | 第48-49页 |
3.2.2 聚落的空间组织 | 第49-50页 |
3.2.3 聚落的自然通风 | 第50-51页 |
3.2.4 聚落的交通系统 | 第51-52页 |
3.3 聚落的典型实例 | 第52-58页 |
3.3.1 淅川县土地岭 | 第52-55页 |
3.3.2 内乡县吴亚石头村 | 第55-56页 |
3.3.3 西峡县河北营村 | 第56-57页 |
3.3.4 淅川县荆紫关镇南街村 | 第57-58页 |
3.4 院落布局 | 第58-62页 |
3.4.1 院落类型 | 第58-61页 |
3.4.2 空间特征 | 第61-6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4. 民居建筑营造技术 | 第63-106页 |
4.1 承重结构及木构架类型 | 第63-76页 |
4.1.1 承重结构类型 | 第63页 |
4.1.2 木构架类型 | 第63-76页 |
4.1.2.1 抬梁式木构架 | 第64-70页 |
4.1.2.2 穿斗式木构架 | 第70-73页 |
4.1.2.3 抬梁与穿斗结合式木构架 | 第73-76页 |
4.1.3 木构架的典型特征 | 第76页 |
4.2 屋顶构造及其营造技术 | 第76-84页 |
4.2.1 屋顶类型 | 第76-77页 |
4.2.2 屋面类型及构造 | 第77-80页 |
4.2.3 屋脊类型及构造 | 第80-84页 |
4.3 墙体砌筑及其营造技术 | 第84-98页 |
4.3.1 砌筑类型及做法 | 第84-88页 |
4.3.2 封檐和封山样式 | 第88-96页 |
4.3.3 墀头做法 | 第96-98页 |
4.4 门窗处理及营造技术 | 第98-102页 |
4.4.1 门窗的形式 | 第98-99页 |
4.4.2 门窗的构造 | 第99-102页 |
4.5 基础处理及营造技术 | 第102-105页 |
4.5.1 砖砌基础 | 第103页 |
4.5.2 石砌基础 | 第103-105页 |
4.5.3 砖石混合基础 | 第10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5. 豫西南山地传统民居营造技术的特性 | 第106-114页 |
5.1 适宜性 | 第106-109页 |
5.1.1 对乡土材料的合理利用 | 第106-107页 |
5.1.2 对自然气候的适应 | 第107-108页 |
5.1.3 对地形环境的适应 | 第108-109页 |
5.2 包容性 | 第109-112页 |
5.2.1 木构架技术方面 | 第109-110页 |
5.2.2 檐口出挑方面 | 第110-112页 |
5.2.3 屋顶形态方面 | 第112页 |
5.3 独特性 | 第112-113页 |
5.3.1 不宜改变的独特性 | 第112页 |
5.3.2 传统文化思想下的独特性 | 第112-11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6. 结语 | 第114-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17页 |
附录 1 豫西南山地传统民居调研照片 | 第117-132页 |
附录 2 豫西南山地传统民居聚落总平面测绘图 | 第132-13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36-137页 |
致谢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