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商视角下国际工程EPC合同风险管理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以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局限 | 第11-14页 |
1.2.1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局限性 | 第14页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14-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8页 |
2 基本理论概述 | 第18-26页 |
2.1 国际工程EPC模式及其合同 | 第18-20页 |
2.1.1 国际工程EPC模式内涵 | 第18页 |
2.1.2 国际工程EPC模式特点 | 第18-19页 |
2.1.3 国际工程EPC模式合同 | 第19-20页 |
2.2 风险理论 | 第20-23页 |
2.2.1 风险的概念和维度 | 第21页 |
2.2.2 风险管理 | 第21-22页 |
2.2.3 合同风险 | 第22-23页 |
2.3 效用理论 | 第23-26页 |
2.3.1 效用的概念 | 第23-24页 |
2.3.2 效用函数 | 第24-26页 |
3 国际工程EPC合同风险识别 | 第26-35页 |
3.1 FIDIC组织及其合同 | 第26-28页 |
3.1.1 FIDIC 组织 | 第26-27页 |
3.1.2 FIDIC 合同 | 第27-28页 |
3.2 基于FIDIC合同进行识别 | 第28-35页 |
3.2.1 合同风险识别常用方法 | 第28页 |
3.2.2 合同风险根源分类 | 第28-29页 |
3.2.3 FIDIC合同风险分类识别表 | 第29-35页 |
4 国际工程EPC合同风险评价 | 第35-46页 |
4.1 合同风险评价常用方法 | 第35-36页 |
4.2 基于风险维度和效用函数进行评价 | 第36-42页 |
4.2.1 合同风险维度 | 第36-37页 |
4.2.2 维度的效用函数 | 第37-42页 |
4.3 案例 | 第42-46页 |
4.3.1 项目介绍 | 第42-44页 |
4.3.2 评价 | 第44-46页 |
5 国际工程EPC合同风险的应对策略 | 第46-56页 |
5.1 应对方式及分析 | 第46-51页 |
5.1.1 回避及转移 | 第46-49页 |
5.1.2 控制及自留 | 第49-51页 |
5.2 承包商国际工程EPC合同风险管理体系 | 第51-56页 |
5.2.1 合同风险管理体系框架 | 第51-52页 |
5.2.2 建立合同风险管理体系的组织维 | 第52-54页 |
5.2.3 建立合同风险管理体系的人力维 | 第54-55页 |
5.2.4 建立合同风险管理体系的时间维 | 第55-56页 |
6 结论 | 第56-58页 |
6.1 论文成果 | 第56-57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附录A | 第60-61页 |
附录B | 第61-62页 |
作者简历 | 第62-6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