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绪论 | 第11-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关于财政分权必要性的研究 | 第13页 |
1.2.2 发展中国家财政体制改革问题 | 第13-14页 |
1.2.3 关于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问题 | 第14页 |
1.2.4 我国现行地方财政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4-15页 |
1.2.5 完善地方财政体制的具体思路 | 第15-16页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6-19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3 研究思路 | 第17-19页 |
2.财政分权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2.1 传统财政分权理论的基本框架 | 第19页 |
2.2 新一代财政分权理论 | 第19-20页 |
2.3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0-21页 |
2.4 转移支付理论 | 第21-24页 |
2.4.1 财政转移支付的依据 | 第21-22页 |
2.4.2 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 | 第22-24页 |
3.我国地方财政体制的现状与问题 | 第24-39页 |
3.1 从财政分权看我国财政体制的历史变革 | 第24-25页 |
3.1.1 1949-1979 年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 | 第24页 |
3.1.2 1979-1994 年的实行分成、财政包干体制 | 第24-25页 |
3.1.3 1994 年至今的分税制财政体制 | 第25页 |
3.2 现行地方财政体制的优势 | 第25-28页 |
3.2.1 统一和理顺了中央与省之间财政关系 | 第25-26页 |
3.2.2 促进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 第26页 |
3.2.3 提高了两个比重,大大增强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 第26-28页 |
3.2.4 奠定了全国统一市场形成的基础 | 第28页 |
3.3 我国目前地方财政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8-39页 |
3.3.1 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过大,基本事权层层下移 | 第29-32页 |
3.3.2 分税制导致“财力上收”效应,基层政府事权与财力脱节 | 第32-33页 |
3.3.3 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不合理 | 第33-35页 |
3.3.4 地方政府高度依赖土地财政 | 第35-37页 |
3.3.5 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沉重 | 第37-39页 |
4.地方财政体制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借鉴 | 第39-47页 |
4.1 美日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实践 | 第39-44页 |
4.1.1 美国 | 第39-41页 |
4.1.2 日本 | 第41-44页 |
4.2 美日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经验借鉴 | 第44-47页 |
4.2.1 明确划分了政府间的事权 | 第44页 |
4.2.2 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政府间的财政关系 | 第44-45页 |
4.2.3 规范化的转移支付制度 | 第45页 |
4.2.4 地方政府独立性大且拥有一定的收入来源 | 第45-47页 |
5.完善我国地方财政体制的思路 | 第47-61页 |
5.1 改革完善地方财政体制的总体思路 | 第47页 |
5.2 明确划分地方政府间的事权 | 第47-50页 |
5.2.1 事权划分的原则 | 第47-48页 |
5.2.2 事权划分初步方案 | 第48-50页 |
5.2.3 在合理划分政府间事权的基础上,政府间的事权划分必须法制化 | 第50页 |
5.3 完善地方财政的收入体系 | 第50-55页 |
5.3.1 合理的划分税收 | 第50-51页 |
5.3.2 完善我国的地方税系建设 | 第51-53页 |
5.3.3 允许地方政府自行发债的必要性 | 第53-55页 |
5.4 完善省以下的转移支付制度 | 第55-57页 |
5.4.1 加大上级政府尤其是省级政府对区域财政平衡的责任 | 第55页 |
5.4.2 加大省、市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责任 | 第55-56页 |
5.4.3 优化转移支付的结构,提高制度安排的科学性 | 第56-57页 |
5.5 完善地方财政体制的配套措施 | 第57-61页 |
5.5.1 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立法权 | 第57页 |
5.5.2 政府治理结构 | 第57-58页 |
5.5.3 实行多样化的地方财政体制 | 第58-61页 |
6 结论 | 第61-63页 |
6.1 本文的结论 | 第61页 |
6.2 可能的创新点 | 第61-62页 |
6.3 研究的局限性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