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进展与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城市建设地质环境适宜性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城市建设地质环境适宜性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环境 | 第14-23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4页 |
2.2 地形地貌 | 第14-17页 |
2.3 地层岩性 | 第17-19页 |
2.4 地质构造与地震 | 第19-21页 |
2.4.1 地质构造背景 | 第19-20页 |
2.4.2 活动断裂 | 第20-21页 |
2.4.3 地震 | 第21页 |
2.5 地下水条件 | 第21-22页 |
2.5.1 地下水位、地下水类型、含水层 | 第21-22页 |
2.5.2 地下水补、径、排 | 第22页 |
2.6 人类工程活动 | 第22-23页 |
第三章 西安市区的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 第23-38页 |
3.1 活动断裂 | 第23-28页 |
3.1.1 临潼-长安断裂带的分布及活动性 | 第23-27页 |
3.1.2 活动断裂对工程的危害 | 第27-28页 |
3.2 地裂缝 | 第28-30页 |
3.2.1 地裂缝的分布 | 第28页 |
3.2.2 地裂缝的基本特征及成因 | 第28-30页 |
3.2.3 地裂缝的工程危害 | 第30页 |
3.3 地面沉降 | 第30-33页 |
3.3.1 地面沉降的分布规律 | 第30-32页 |
3.3.2 地面沉降的工程危害 | 第32-33页 |
3.4 湿陷性黄土 | 第33-34页 |
3.4.1 黄土湿陷性的类型、等级及其分布规律 | 第33-34页 |
3.4.2 黄土湿陷性的工程危害 | 第34页 |
3.5 饱和软黄土 | 第34-36页 |
3.5.1 饱和软黄土的特征及分布 | 第34-35页 |
3.5.2 饱和软黄土的工程危害 | 第35-36页 |
3.6 人工填土 | 第36-37页 |
3.6.1 人工填土的分布 | 第36页 |
3.6.2 人工填土的工程性质 | 第36-37页 |
3.7 砂土液化 | 第37-38页 |
3.7.1 砂土液化的特征及分布 | 第37页 |
3.7.2 砂土液化的工程危害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城市建设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方法 | 第38-46页 |
4.1 评价原则及思路 | 第38-40页 |
4.2 评价因子的选取及分级依据 | 第40-41页 |
4.3 因子权重的确定 | 第41-43页 |
4.4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3-44页 |
4.5 评价模型 | 第44-46页 |
第五章 西安市城市建设地质环境适宜性分区及规划建议 | 第46-57页 |
5.1 评价范围及评价单元的划分 | 第46页 |
5.2 适宜性评价步骤及分区结果 | 第46-54页 |
5.3 分区结果讨论及城市规划利用建议 | 第54-57页 |
5.3.1 分区结果讨论 | 第54-56页 |
5.3.2 城市规划建议 | 第56-57页 |
结论与存在问题 | 第57-59页 |
主要结论 | 第57-58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