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田及矿床构造论文

青海祁漫塔格虎头崖矿田Ⅶ矿带控矿构造分析和靶区预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4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9页
    1.2 研究区位置和自然地理概况第9-10页
    1.3 研究区工作程度和研究进展第10-11页
    1.4 研究思路、工作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1-12页
        1.4.1 研究思路第11页
        1.4.2 工作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1-12页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第12页
    1.6 完成的工作量第12-13页
    1.7 取得的成果和认识第13-14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和矿田地质第14-36页
    2.1 区域地质概况第14页
    2.2 区域地层系统第14-15页
    2.3 区域构造第15-19页
        2.3.1 褶皱系统和类型第16-17页
        2.3.2 区域断裂和主要特征第17-19页
    2.4 岩浆岩第19-21页
        2.4.1 侵入岩第19-21页
        2.4.2 火山岩第21页
    2.5 矿田地层第21-25页
        2.5.1 中元古界蓟县系狼牙山组(Jxl)第23页
        2.5.2 奥陶一志留系滩间山群(OST)第23页
        2.5.3 上泥盆统牦牛山组(D3m)第23页
        2.5.4 下石炭统大干沟组(C1dg)第23-25页
        2.5.5 上石炭统缔敖苏组(C2d)第25页
        2.5.6 上三叠统鄂拉山组(T3e)第25页
        2.5.7 第四系第25页
    2.6 矿田构造第25-30页
        2.6.1 褶皱特征第26页
        2.6.2 断裂分类和特征第26-30页
    2.7 矿田岩浆岩第30-32页
        2.7.1 侵入岩时代和类型第30-32页
    2.8 矿田矿床类型和成矿作用第32-36页
        2.8.1 矽卡岩型矿床及其成因第34-35页
        2.8.2 热液型矿床及其成因第35-36页
第三章 虎头崖Ⅶ矿带地质和矿床地质特征第36-42页
    3.1 矿带地层第36-38页
        3.1.1 中元古代蓟县系狼牙山组上岩段(Jxlb )岩石组合与韧性变形特征第36-38页
        3.1.2 下石炭统大干沟组(C1dg)岩石组合与韧性变形特征第38页
    3.2 矿带构造第38-39页
    3.3 矿带岩浆岩第39-40页
    3.4 矿床地质特征第40-42页
        3.4.1 矿带特征第40页
        3.4.2 矿体特征第40-41页
        3.4.3 矿石特征第41-42页
第四章 Ⅶ矿带控矿构造特征第42-70页
    4.1 韧性剪切带构造特征第42-58页
        4.1.1 虎头崖Ⅶ矿带西部Ⅲ号剖面岩性及构造特征第43-50页
        4.1.2 虎头崖Ⅶ矿带中部 4100 中段平硐内岩性及构造特征第50-57页
        4.1.3 虎头崖Ⅶ矿带路线地质调查点岩性及构造特征第57-58页
    4.2 褶皱的分布和主要特征第58-61页
    4.3 矿带断裂特征第61-65页
        4.3.1 近东西向断裂第61-64页
        4.3.2 北东东断裂第64-65页
        4.3.3 近南北断裂第65页
    4.4 节理特征及应力分析第65-67页
    4.5 矿带侵入岩体和控矿构造综合分析第67-69页
    4.6 构造期次划分和控矿构造模式第69-70页
第五章 成矿特征和靶区预测第70-94页
    5.1 成矿特征第70-73页
        5.1.1 隐伏岩体与矽卡岩矿床的关系第70页
        5.1.2 不同时代地层接触界面(Jx/C1d)处热液型铅锌矿的分布第70-73页
        5.1.3 不同中段(高程)铅锌矿体分布第73页
    5.2 成矿预测和深部找矿第73-94页
        5.2.1 成矿预测条件分析和分析方法第73-78页
        5.2.2 地表不同中段、坑道、勘探线的找矿预测第78-93页
        5.2.3 综合找矿预测靶区第93-94页
主要结论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2-103页
致谢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蒙古武锁沟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下一篇:城市建设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以西安市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