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银饰的艺术价值研究--以新华银饰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白族银饰艺术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对白族银饰艺术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2 国内对白族银饰艺术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白族的概况 | 第17-24页 |
2.1 白族由来 | 第17页 |
2.2 白族的文化 | 第17-18页 |
2.3 白族服饰的种类 | 第18-21页 |
2.4 白族服饰的文化特征 | 第21-24页 |
第三章 尚白的民族 | 第24-30页 |
3.1 矿富质优的银王国 | 第24-25页 |
3.2 尚白的传统 | 第25-27页 |
3.3 洁白与多彩 | 第27-30页 |
第四章 丰富多样的造型艺术之美 | 第30-48页 |
4.1 形式多样的银饰种类 | 第30-36页 |
4.1.1 绚丽多姿的头饰 | 第30-32页 |
4.1.2 精彩妙曼的银耳饰 | 第32-33页 |
4.1.3 颈项生辉的银质颈饰 | 第33-34页 |
4.1.4 洁白无瑕的银质手饰 | 第34-35页 |
4.1.5 清丽怡人的银质胸饰 | 第35页 |
4.1.6 别有风韵的银质扣饰 | 第35-36页 |
4.1.7 美观实用的银质配饰 | 第36页 |
4.2 自然生动的纹样之美 | 第36-44页 |
4.3 纹样构成的形式之美 | 第44-48页 |
4.3.1 单独纹样 | 第44-45页 |
4.3.2 对称与均衡 | 第45页 |
4.3.3 节奏与韵律 | 第45-46页 |
4.3.4 和谐与统一 | 第46-48页 |
第五章 巧夺天工的工艺之美 | 第48-57页 |
5.1 传承有序的基础工艺 | 第48-49页 |
5.1.1 范铸工艺 | 第48-49页 |
5.1.2 锤鍱工艺 | 第49页 |
5.2 古典灵韵的錾刻雕花工艺之美 | 第49-52页 |
5.2.1 錾花艺术的工艺流程 | 第49-51页 |
5.2.2 錾刻雕花工艺的艺术之美 | 第51-52页 |
5.3 富丽繁复的花丝工艺之美 | 第52-54页 |
5.3.1 花丝艺术的工艺流程 | 第52-53页 |
5.3.2 花丝工艺的艺术之美 | 第53-54页 |
5.4 特殊工艺的艺术之美 | 第54-55页 |
5.5 纯手工制作中的艺术之美 | 第55-56页 |
5.6 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之美 | 第57-65页 |
6.1 多彩的民族文化传统 | 第57-59页 |
6.2 历史悠久的白族银饰 | 第59-61页 |
6.3 白族银饰中的传统文化之美 | 第61-65页 |
6.3.1 银饰中蕴含的多元文化之美 | 第61-62页 |
6.3.2 银饰中蕴含的宗教信仰之美 | 第62-63页 |
6.3.3 银饰中蕴含的地域文化之美 | 第63-65页 |
第七章 传统与创新的融合发展 | 第65-71页 |
7.1 传承千年的技艺 | 第65页 |
7.2 立足创新的发展历程 | 第65-71页 |
7.2.1 工艺传承 | 第66页 |
7.2.2 生产模式 | 第66-67页 |
7.2.3 经营理念 | 第67-68页 |
7.2.4 品牌意识 | 第68-69页 |
7.2.5 艺术创新 | 第69-71页 |
第八章 结语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 第78-79页 |
附录B 论文插图索引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