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内孤立波三维数值模拟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1-23页 |
1.1 南海北部自然环境简介 | 第11-13页 |
1.2 南海北部内孤立波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1.3 南海北部内孤立波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2 MITgcm 模式的介绍 | 第23-27页 |
2.1 MITgcm 介绍 | 第23-24页 |
2.2 模式控制方程 | 第24-25页 |
2.3 模式的网格划分 | 第25-27页 |
3 模式设置 | 第27-33页 |
3.1 三维标准实验(E3D-STD)设置 | 第27-31页 |
3.1.1 模拟区域及网格划分 | 第27-28页 |
3.1.2 边界条件 | 第28页 |
3.1.3 初始条件 | 第28-30页 |
3.1.4 其他设置 | 第30-31页 |
3.2 敏感性试验设置 | 第31-33页 |
4 模式验证 | 第33-41页 |
4.1 正压潮模拟结果验证 | 第33-37页 |
4.2 模拟流速与实测流速对比 | 第37-38页 |
4.3 模拟结果与 SAR 图片对比 | 第38-41页 |
5 内孤立波三维生成与传播过程 | 第41-56页 |
5.1 南海北部内孤立波三维传播过程 | 第41-42页 |
5.2 a 波在吕宋海峡海域的三维生成过程 | 第42-49页 |
5.3 b 波的生成过程 | 第49-54页 |
5.4 内孤立波波速及激发时间分析 | 第54-56页 |
6 吕宋海峡内波源地及生成机制分析 | 第56-63页 |
6.1 吕宋海峡内波源地分析 | 第56-61页 |
6.2 吕宋海峡各源地内波生成机制分析 | 第61-63页 |
7 敏感性实验结果分析 | 第63-72页 |
7.1 K1 分潮对南海北部内孤立波的影响 | 第63-64页 |
7.2 M2 分潮对南海北部内孤立波的影响 | 第64-68页 |
7.3 纬向不均匀温盐分布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 第68-72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72-75页 |
8.1 结论 | 第72-73页 |
8.2 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个人简历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