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 1.1 二氧化硅颗粒简介和应用研究 | 第11-15页 |
| 1.1.1 二氧化硅颗粒简介 | 第11-12页 |
| 1.1.2 二氧化硅颗粒的制备方法 | 第12-14页 |
| 1.1.3 二氧化硅颗粒的应用研究 | 第14-15页 |
| 1.2 二氧化硅颗粒的形貌控制研究 | 第15-18页 |
| 1.2.1 二氧化硅颗粒的制备 | 第15页 |
| 1.2.2 二氧化硅颗粒的改性 | 第15-17页 |
| 1.2.3 二氧化硅的改性方法 | 第17-18页 |
| 1.3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 | 第18-21页 |
| 1.4 凹凸棒石黏土纳米纤维 | 第21-23页 |
| 1.4.1 凹凸棒土的有机化改性 | 第21页 |
| 1.4.2 纳米复合材料聚合物/凹凸棒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 1.5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23-25页 |
| 1.5.1 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23页 |
| 1.5.2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 第2章 无机二氧化硅颗粒的制备 | 第25-34页 |
| 2.1 球形二氧化硅颗粒的制备 | 第25-28页 |
| 2.1.1 实验材料和规格 | 第25页 |
| 2.1.2 实验仪器和规格 | 第25-26页 |
| 2.1.3 实验方法 | 第26页 |
| 2.1.4 实验表征 | 第26页 |
| 2.1.5 结果与讨论 | 第26-28页 |
| 2.2 空心球形二氧化硅颗粒的制备 | 第28-33页 |
| 2.2.1 实验材料和规格 | 第29页 |
| 2.2.2 实验仪器和规格 | 第29-30页 |
| 2.2.3 实验方法 | 第30页 |
| 2.2.4 实验表征 | 第30页 |
| 2.2.5 结果与讨论 | 第30-33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3章 有机二氧化硅颗粒的制备 | 第34-40页 |
| 3.1 草莓型二氧化硅复合颗粒的制备 | 第34页 |
| 3.2 实验材料和规格 | 第34页 |
| 3.3 实验仪器和规格 | 第34-35页 |
| 3.4 实验方法 | 第35页 |
| 3.5 实验表征 | 第35页 |
| 3.6 结果与讨论 | 第35-39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4章 无机-有机二氧化硅复合颗粒的制备 | 第40-45页 |
| 4.1 纤维状二氧化硅颗粒的制备 | 第40页 |
| 4.2 实验材料和规格 | 第40页 |
| 4.3 实验仪器和规格 | 第40页 |
| 4.4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 4.5 实验表征 | 第41页 |
| 4.6 结果与讨论 | 第41-44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5章 纳米碳酸钙和甲基树脂对二氧化硅颗粒的复合改性 | 第45-49页 |
| 5.1 实验材料和规格 | 第45页 |
| 5.2 实验仪器和规格 | 第45页 |
| 5.3 实验方法 | 第45-46页 |
| 5.4 实验表征 | 第46页 |
| 5.5 结果与讨论 | 第46-48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6章 硅酸盐纳米纤维稳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悬浮聚合 | 第49-57页 |
| 6.1 实验材料和规格 | 第49-50页 |
| 6.2 实验仪器和规格 | 第50页 |
| 6.3 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 6.4 实验表征 | 第51页 |
| 6.5 结果与讨论 | 第51-55页 |
| 6.6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总结 | 第57-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