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意义与目的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理论意义 | 第8-9页 |
1.1.3 现实意义 | 第9页 |
1.1.4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1-12页 |
1.3 基本概念 | 第12-13页 |
1.3.1 非政府组织及其分类 | 第12页 |
1.3.2 境外非政府组织及其分类 | 第12-13页 |
1.3.3 影响工人群体的境外非政府组织分类 | 第13页 |
1.3.4 非传统国家安全范畴 | 第13页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3-1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境外非政府组织活动对工人群体的影响 | 第15-30页 |
2.1 境外非政府组织影响我国工人群体活动的出现和发展 | 第15-16页 |
2.1.1 境外非政府组织影响我国工人群体活动的出现 | 第15页 |
2.1.2 境外非政府组织影响我国工人群体活动的发展 | 第15-16页 |
2.2 境外非政府组织影响我国工人群体的途径 | 第16-19页 |
2.2.1 境外非政府组织直接在我国境内开展活动 | 第16-17页 |
2.2.2 境外非政府组织以合作的形式开展活动 | 第17-18页 |
2.2.3 境外非政府组织委托代理人开展活动 | 第18-19页 |
2.2.4 境外非政府组织以“跨国倡议网络”形式开展活动 | 第19页 |
2.3 境外非政府组织活动对工人群体影响的正面作用 | 第19-25页 |
2.3.1 帮助工人享受更多的社会服务 | 第19-20页 |
2.3.2 提高工人群体的法律意识水平 | 第20页 |
2.3.3 提高工人劳动安全意识与技能 | 第20-21页 |
2.3.4 促进了工人群体维权活动开展 | 第21-23页 |
2.3.5 改善工人保障机制和劳动关系 | 第23-24页 |
2.3.6 促进本土劳工非政府组织成长 | 第24-25页 |
2.3.7 促进工人群体社区的发展建设 | 第25页 |
2.4 境外非政府组织活动对工人群体影响的负面作用 | 第25-30页 |
2.4.1 工人群体对政府部门的信任下降 | 第25-26页 |
2.4.2 工人错误维权方式影响社会治安 | 第26-27页 |
2.4.3 有影响当地正常经济生产的现象 | 第27-28页 |
2.4.4 削弱原有工会组织的影响力 | 第28页 |
2.4.5 扶植出非法的工人维权组织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境外非政府组织对工人群体影响的负面作用原因 | 第30-38页 |
3.1 工人权益保障制度不够完善 | 第30页 |
3.2 企业不良行为为负面作用埋下隐患 | 第30-32页 |
3.2.1 企业不良行为对工人群体的直接伤害 | 第31页 |
3.2.2 企业不良行为对工人群体的间接伤害 | 第31-32页 |
3.3 中西方世界社会认知的不同 | 第32-33页 |
3.3.1 中西方具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 | 第32-33页 |
3.3.2 中西方具有着不同的社会制度 | 第33页 |
3.4 相关政府部门管理不到位 | 第33-34页 |
3.4.1 相关政府部门对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力度不够 | 第33-34页 |
3.4.2 相关政府部门对企业应履行的义务的监管不足 | 第34页 |
3.5 工会组织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 第34-35页 |
3.5.1 工会与工人的联系减弱 | 第34-35页 |
3.5.2 工会的公信力不断下降 | 第35页 |
3.6 个人对国家利益和社会责任的淡化 | 第35-36页 |
3.6.1 境内一些人员图一己私利 | 第35页 |
3.6.2 部分工人的责任意识淡化 | 第35-36页 |
3.7 个别境外非政府组织的非公益目的 | 第36页 |
3.8 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蓄意破坏 | 第36-38页 |
第四章 监管境外非政府组织活动的对策和建议 | 第38-48页 |
4.1 完善工人权益保护体制机制 | 第38-41页 |
4.1.1 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 第38页 |
4.1.2 完善相关社会保障机制 | 第38-39页 |
4.1.3 保障工人利益诉求途径 | 第39页 |
4.1.4 开展工人责任意识教育 | 第39-40页 |
4.1.5 强化现有工会的作用 | 第40-41页 |
4.1.6 加强工人群体社区建设 | 第41页 |
4.2 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 | 第41-42页 |
4.2.1 加强在工人群体中的党组织建设 | 第41-42页 |
4.2.2 在非政府组织中开展党组织建工作 | 第42页 |
4.2.3 进一步落实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工作 | 第42页 |
4.3 加强政府部门的管理 | 第42-46页 |
4.3.1 完善政府部门行政管理 | 第43-44页 |
4.3.2 强化司法部门监管力度 | 第44-45页 |
4.3.3 提高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 第45页 |
4.3.4 加强互联网的宣传工作 | 第45-46页 |
4.4 强化社会力量的监督 | 第46-47页 |
4.4.1 加强媒体等社会舆论的监督 | 第46页 |
4.4.2 鼓励公民对不良活动的举报 | 第46-47页 |
4.4.3 强化第三方组织专业化监督 | 第47页 |
4.5 加强国内非政府组织建设 | 第47-48页 |
结束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