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前言 | 第14-16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6-28页 |
·煤气化技术进展 | 第16-20页 |
·固定床气化炉 | 第16页 |
·气流床气化炉 | 第16-19页 |
·流化床气化炉 | 第19-20页 |
·煤成分对Shell煤气化工艺的影响 | 第20-25页 |
·煤的工业分析性质对Shell煤气化工艺的影响 | 第20-21页 |
·煤元素组成对Shell煤气化工艺的影响 | 第21-22页 |
·煤灰 | 第22-25页 |
·配煤对煤灰熔点的影响 | 第25-27页 |
·助熔剂对煤灰熔点的影响 | 第27-28页 |
第2章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研究方法、主要内容 | 第28-32页 |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第3章 实验部分 | 第32-41页 |
·主要原料及试剂 | 第32-35页 |
·主要仪器 | 第35-36页 |
·灰样的制备及高温热处理 | 第36页 |
·灰样的制备 | 第36页 |
·灰样的高温热处理 | 第36页 |
·飞灰在不同介气氛下的高温热处理 | 第36页 |
·分析方法 | 第36-41页 |
·煤质分析 | 第36-37页 |
·灰渣分析 | 第37-39页 |
·飞灰分析 | 第39页 |
·助熔剂分析 | 第39-40页 |
·配煤灰成分计算 | 第40-41页 |
第4章 配煤和助熔剂降低煤灰熔点影响考察 | 第41-58页 |
·煤灰矿物组成与煤灰熔点的研究 | 第41-46页 |
·煤灰化学组成与煤灰熔点的关系 | 第41页 |
·煤灰矿物组成分析 | 第41-45页 |
·煤灰组成与煤灰熔点的关系 | 第45-46页 |
·配煤对煤灰熔点的影响 | 第46-51页 |
·皖北刘桥二矿混煤与山东北宿混煤配煤灰熔点的变化趋势 | 第46页 |
·皖北刘桥二矿混煤与徐州三河尖混精煤配煤灰熔点的变化趋势 | 第46-47页 |
·皖北刘桥二矿混煤与甘肃华亭煤配煤灰熔点的变化趋势 | 第47页 |
·皖北刘桥二矿混煤与徐州三河尖混煤配煤灰熔点的变化趋势 | 第47-48页 |
·皖北刘桥二矿混煤与河南义马混煤配煤灰熔点的变化趋势 | 第48页 |
·皖北刘桥二矿混煤与河南平顶山二矿煤配煤灰熔点的变化趋势 | 第48-49页 |
·皖北刘桥二矿混煤与徐州张双楼混煤配煤灰熔点的变化趋势 | 第49页 |
·皖北刘桥二矿混煤与淮南HN114煤、山东北宿混煤配煤灰熔点的变化趋势 | 第49-51页 |
·助熔剂对皖北刘桥二矿混煤煤灰熔点的影响 | 第51-53页 |
·钙基助熔剂对皖北刘桥二矿混煤煤灰熔点的影响 | 第51页 |
·镁基助熔剂对皖北刘桥二矿混煤煤灰熔点的影响 | 第51-52页 |
·铁基助熔剂对皖北刘桥二矿混煤煤灰熔点的影响 | 第52-53页 |
·配煤及助熔剂对煤灰熔点的影响 | 第53-55页 |
·助熔剂对淮南潘一混煤与皖北刘桥二矿混煤配煤灰熔点的影响 | 第53页 |
·助熔剂对淮南谢桥混煤与皖北刘桥二矿混煤配煤的灰熔点的影响 | 第53-54页 |
·助熔剂对淮南HNX01煤与皖北刘桥二矿混煤配煤的灰熔点的影响 | 第54-55页 |
·助熔剂对皖北刘桥二矿混煤、淮南HN114煤、山东北宿混煤配煤灰熔点的影响 | 第55页 |
·灰成分与煤灰熔点的关系 | 第55-56页 |
·模型参数回归 | 第55-56页 |
·煤灰各成分对煤灰熔点的影响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5章 SHELL煤气化过程中飞灰特性研究 | 第58-70页 |
·不同煤气化时飞灰物理化学性质变化 | 第58-62页 |
·不同煤种飞灰的堆积密度 | 第58-59页 |
·不同煤种的飞灰表面形貌分析 | 第59-60页 |
·不同煤种的飞灰粒径分析 | 第60页 |
·不同煤种的飞灰能谱分析 | 第60-61页 |
·飞灰颗粒微观分析 | 第61-62页 |
·不同煤气化时矿物元素的分布及集散规律 | 第62-68页 |
·刘二煤中矿物元素在气化产物中的分布特征和集散规律 | 第63-66页 |
·云南高硫煤(C30)中矿物元素在气化产物中的分布特征和集散规律 | 第66-68页 |
·二种不同煤种元素分布特征及集散规律比较 | 第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6章 SHELL煤气化新型助熔剂研究及其与配煤的工业应用 | 第70-92页 |
·单一助熔剂效果考察 | 第70-77页 |
·石灰石助熔剂FCA对皖北刘桥二矿混煤灰熔特征温度的影响 | 第70-71页 |
·钙镁矿助熔剂FMA对皖北刘桥二矿混煤灰熔特征温度的影响 | 第71页 |
·镁系助熔剂FMB对皖北刘桥二矿混煤灰熔特征温度的影响 | 第71-72页 |
·镁系助熔剂FMC对皖北刘桥二矿混煤灰熔特征温度的影响 | 第72-73页 |
·镁系助熔剂FMD对皖北刘桥二矿混煤灰熔特征温度的影响 | 第73页 |
·镁系助熔剂FME对皖北刘桥二矿混煤灰熔特征温度的影响 | 第73-74页 |
·镁系助熔剂FMF对皖北刘桥二矿混煤灰熔特征温度的影响 | 第74页 |
·镁系助熔剂FMG对皖北刘桥二矿混煤灰熔特征温度的影响 | 第74-75页 |
·镁系助熔剂FMH对皖北刘桥二矿混煤灰熔特征温度的影响 | 第75页 |
·镁系助熔剂作用效果比较 | 第75-76页 |
·不同矿石助熔剂作用效果比较 | 第76-77页 |
·复合助熔剂制备与效果考察 | 第77-83页 |
·FMA与FMD复合制备助熔剂与效果考察 | 第77-78页 |
·FMA与镁系矿石助熔剂FMH复合制备助熔剂与效果考察 | 第78-79页 |
·复合矿石助熔剂FHC重复性制备及效果考察 | 第79-80页 |
·新型助熔剂对煤的适应性考察 | 第80-81页 |
·新型助熔剂FHC与石灰石助熔剂FCA作用效果比较 | 第81-83页 |
·新型助熔剂对煤粘温特性曲线的影响 | 第83-85页 |
·原煤灰的粘温特性测试结果 | 第83页 |
·添加助熔剂煤灰的粘温特性测试结果 | 第83-85页 |
·新型助熔剂试生产及其与配煤的工业应用效果考察 | 第85-89页 |
·新型助熔剂试生产 | 第85-86页 |
·配煤及新型助熔剂的工业应用效果考察 | 第86-88页 |
·飞灰抗粘结性效果考察 | 第88-89页 |
·配煤及新型助熔剂工业应用技术经济初步分析 | 第89-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7章 SHELL煤气化助熔及抗粘结机理研究 | 第92-111页 |
·配煤对煤灰助熔过程考察 | 第92-96页 |
·皖北刘桥二矿混煤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92-93页 |
·皖北刘桥二矿混煤与河南平顶山十二矿煤配煤灰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93页 |
·皖北刘桥二矿混煤与河南义马混煤配煤灰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93-94页 |
·皖北刘桥二矿混煤与山东北宿混煤配煤灰在不同温度下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94页 |
·皖北刘桥二矿混煤与山东北宿混煤以2:8的比例配煤煤灰在不同温度下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94-95页 |
·皖北刘桥二矿混煤与山东北宿混煤以8:2的比例配煤煤灰在不同温度下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95-96页 |
·助熔剂对煤灰助熔过程考察 | 第96-101页 |
·皖北刘桥二矿混煤热转化过程中矿物组成变化 | 第96页 |
·皖北刘桥二矿混煤添加钙基助熔剂热转化过程中矿物组成变化 | 第96-97页 |
·皖北刘桥二矿混煤添加铁基助熔剂热转化过程中矿物组成变化 | 第97-99页 |
·皖北刘桥二矿混煤添加镁基助熔剂热转化过程中矿物组成变化 | 第99-100页 |
·皖北刘桥二矿混煤添加新型助熔剂热转化过程中矿物组成变化 | 第100-101页 |
·热态条件下飞灰抗粘结机理探究 | 第101-109页 |
·云南高硫煤飞灰在不同气氛不同热处理温度下常量元素的分布特征 | 第101-103页 |
·云南高硫煤飞灰在不同气氛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矿物组成分析 | 第103-105页 |
·皖北百善煤飞灰在不同气氛不同热处理温度下常量元素的分布特征 | 第105-106页 |
·皖北百善煤飞灰在不同气氛1000℃下的矿物组成分析 | 第106页 |
·皖北百善煤飞灰在不同气氛下添加CaO的矿物组成分析 | 第106-108页 |
·飞灰抗粘结机理探究 | 第108-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第8章 结论与启示 | 第111-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0页 |
致谢 | 第120-121页 |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21-123页 |
攻读博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情况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