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审美下的马克·罗斯科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1-15页 |
一、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四、 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罗斯科绘画风格的形成 | 第15-21页 |
一、 艺术的真实 VS 机械复制 | 第15-17页 |
二、 社会环境及时代背景 | 第17-18页 |
三、 罗斯科的个人因素 | 第18-21页 |
第二章 罗斯科绘画艺术的语言特点 | 第21-31页 |
一、 罗斯科绘画中的“意象” | 第21-25页 |
二、 罗斯科绘画中的“墨分五色” | 第25-28页 |
(一) “墨分五色” | 第25页 |
(二) 在技法上的体现 | 第25-27页 |
(三) 在艺术精神中的体现 | 第27-28页 |
三、 罗斯科绘画中的“气韵” | 第28-31页 |
第三章 罗斯科绘画艺术理念中的东方气质 | 第31-37页 |
一、 罗斯科绘画中的精神空间 | 第31-33页 |
二、 罗斯科绘画中“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 | 第33-37页 |
第四章 罗斯科的艺术精神对现代艺术的启示 | 第37-47页 |
一、 艺术的本真性 | 第37-40页 |
二、 重塑现代艺术的精神空间 | 第40-43页 |
三、 灵光消逝的年代 | 第43-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