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1 课题来源 | 第8-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3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 第9-14页 |
1.3.1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 第9-12页 |
1.3.2 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 | 第12-13页 |
1.3.3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 | 第13-14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5 论文主要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16-17页 |
2 无线传感器网络 MAC 协议概述 | 第17-25页 |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 MAC 协议的性能指标 | 第17-18页 |
2.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耗分析 | 第18-19页 |
2.3 无线传感器网络 MAC 协议研究现状 | 第19-24页 |
2.3.1 基于竞争的 MAC 协议 | 第19-21页 |
2.3.2 基于固定分配的 MAC 协议 | 第21-23页 |
2.3.3 基于竞争与固定分配混合的 MAC 协议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基于串听机制的 E~2SMAC 协议研究 | 第25-43页 |
3.1 SMAC 主要机制 | 第25-30页 |
3.1.1 周期侦听休眠 | 第25-26页 |
3.1.2 虚拟成簇 | 第26-28页 |
3.1.3 碰撞避免 | 第28-29页 |
3.1.4 串音避免 | 第29-30页 |
3.1.5 长消息分割 | 第30页 |
3.2 自适应侦听机制 | 第30-32页 |
3.3 E~2SMAC 协议的节能算法 | 第32-36页 |
3.3.1 自适应侦听带来的能耗的问题 | 第32-33页 |
3.3.2 基于串听机制的节能算法 | 第33-36页 |
3.4 E~2SMAC 协议的能耗对比 | 第36-38页 |
3.5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38-42页 |
3.5.1 NS2 简介 | 第38-39页 |
3.5.2 仿真场景及参数设置 | 第39-40页 |
3.5.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0-4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基于混合机制的 LH-MAC 协议研究 | 第43-56页 |
4.1 设计背景 | 第43页 |
4.2 LH-MAC 协议设计 | 第43-48页 |
4.2.1 网络拓扑 | 第43-44页 |
4.2.2 超帧信道结构划分 | 第44-45页 |
4.2.3 低时延机制设计 | 第45-47页 |
4.2.4 协议的运行过程 | 第47-48页 |
4.3 时延及能效性分析 | 第48-51页 |
4.3.1 时延对比 | 第48-50页 |
4.3.2 能效性分析 | 第50-51页 |
4.4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51-54页 |
4.4.1 仿真场景及参数设置 | 第51页 |
4.4.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1-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56-57页 |
5.2 本文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 | 第63页 |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页 |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 | 第63页 |
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荣誉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