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选题背景和目的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 | 第12-15页 |
1.2.1.1 区域创新系统基础理论研究 | 第13-14页 |
1.2.1.2 区域创新系统实证研究 | 第14-15页 |
1.2.2 区域创新系统协调发展的研究 | 第15-17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区域创新系统协调发展理论基础研究 | 第19-32页 |
2.1 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 | 第19-20页 |
2.2 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 | 第20-21页 |
2.3 区域创新系统运行和协调机制 | 第21-26页 |
2.3.1 区域创新系统运行机制 | 第21-24页 |
2.3.2 区域创新系统协调发展机制 | 第24-26页 |
2.4 区域创新系统协调的衡量 | 第26-32页 |
2.4.1 区域创新系统的衡量 | 第26-30页 |
2.4.2 区域创新系统协调度的衡量模型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广西创新系统发展现状 | 第32-51页 |
3.1 创新要素投入总体偏低 | 第32-35页 |
3.1.1 创新组织和人员投入逐渐增强 | 第32页 |
3.1.2 创新资金投入少,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支出水平 | 第32-33页 |
3.1.3 企业技术获取和改造支出波动性较大 | 第33-35页 |
3.2 创新结构问题突出 | 第35-45页 |
3.2.1 要素配置结构变化明显 | 第35-39页 |
3.2.2 产业结构低级 | 第39-42页 |
3.2.3 市场结构开放性不足 | 第42-45页 |
3.3 创新系统功能较弱 | 第45-47页 |
3.3.1 创新能力得以提升,但依然较弱 | 第45页 |
3.3.2 创新效率不高,有缓慢下降的趋势 | 第45-46页 |
3.3.3 创新的环境改善功能逐渐增强 | 第46-47页 |
3.4 创新环境逐渐改善 | 第47-51页 |
3.4.1 经济基础日趋增强 | 第47-48页 |
3.4.2 内部市场需求规模扩大 | 第48-49页 |
3.4.3 对外开放程度提高 | 第49页 |
3.4.4 科技、教育、税收的政策支撑力度下降 | 第49-51页 |
第四章 广西创新系统协调状况分析 | 第51-63页 |
4.1 要素-结构-环境-功能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 第51-54页 |
4.2 广西创新系统耦合协调实证分析 | 第54-62页 |
4.2.1 系统各部分的贡献值分析 | 第54-56页 |
4.2.2 广西创新系统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分析 | 第56-62页 |
4.3 基本结论 | 第62-63页 |
第五章 加强广西创新系统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63-67页 |
5.1 调整优化结构,提高结构效益 | 第63-64页 |
5.1.1 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高要素投入效率 | 第63页 |
5.1.2 推动产业升级,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 第63-64页 |
5.1.3 提高对内、对外开放程度,激活市场活力 | 第64页 |
5.2 提高要素投入水平,强化创新激励 | 第64-65页 |
5.2.1 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创新投入体系,保障资金投入 | 第64-65页 |
5.2.2 完善人才培养、引进和激励体系,提升智力创新效率 | 第65页 |
5.3 改善制度环境,强化政策的支持 | 第65-66页 |
5.4 提升创新功能,搭建协调互动的创新合作平台 | 第66-67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67-69页 |
6.1 基本结论 | 第67-68页 |
6.2 创新之处 | 第68页 |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4页 |